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单霁翔同志工作报告[2008-12-22]12月22日,单霁翔局长在2008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做2008年工作报告。他说: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江南北涌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中,在全国文物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召开全国文物局长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系统总结2008年的工作,明确2009年的工作思路,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一、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当代中国前进的号角,从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文化遗产事业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风雨同舟、命运与共。30年来,与全国其它战线凯歌高奏、捷报频传一样,文物战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一)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文化遗产事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文物法制建设明显加快。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进程又大大前进一步。30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布《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长城保护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一大批地方性法规陆续出台。目前,我国已经颁布施行涉及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1范性文件超过400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文物资源调查建档工作成效显著。在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2007年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扎实推进。第一至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基本完成,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顺利完成,全国博物馆一级文物藏品建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调研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推广到11个省区。长城资源调查、大运河资源调查等全面铺开。文物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建立。30年来,文物保护机构逐步健全。1978年全国文物系统有各类文物保护机构721个,2007年有4277个,增加了近6倍。至2007年底,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副厅(局)级以上的文物局,全国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均成立了行政执法专兼职机构。2005年以来,连续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行政执法专项督察。防范和打击文物领域犯罪活动的力度加大。推进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达标工作。田野文物技术防范工作初见成效。一批古建筑消防安全设施得到完善。文物队伍建设势头良好。30年来,全国文物从业人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6万人发展到8.7万人,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有了很大改善。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建立了有效的人才培训模式,大教育、大培训观念进一步强化,多渠道联合办学的教育培训模式日渐成熟,涉外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为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开展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设立12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一批重点课题被列入首批启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指南针计划”取得阶段性进展。成立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建设。目前有11项标准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40项列入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9项行业标准正式颁布。中2编办批准成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30年来,有19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文物信息资源总量大幅增长。初步建立起国家、省、文博单位三级存储的馆藏文物数据库。开展流失海外文物调查工作,建立流失海外文物信息资料数据库,现已录入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数据2万余条。文物行政部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