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共有9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考点解读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①大小作文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②诗歌现代文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修辞考题主要是融于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之中,新教材则也可能体现在小作文中,具体体现为考查各种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及对其表达效果的鉴赏。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考查。一、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喻(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2、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甲像乙2、暗喻:甲是乙3、借喻:甲代乙(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下列句子用了哪种比喻修辞?1、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3、四合院是一个盒子。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练习二、比拟•概念: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拟物则是把物当人来写。•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作用:将事物拟人化从而更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形象形象,,生动生动,,想象丰富,富有感染力。想象丰富,富有感染力。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效果1: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例2: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效果2:想象丰富,感情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比拟的表达效果:1、下面没有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C学以致用: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①比喻句:②比喻所谈的是的问题。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2、文章阅读中的修辞手法:土地韩少功你想像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像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