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求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文学知识:了解梁启超课文阅读分析: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并说明文中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说明其含义。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梁启超自幼多学,据说六岁时读完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奉康有为为师,世称“康梁”,早年鼓吹变法维新,是维新的中心人物。变法失败后留亡日本,一方面办报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1912年9月回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8年底,赴欧洲各国游历,并写下《欧游心影录》。辛亥革命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四大国学大师之一),出版过多种学术专著。文学创作上以政治,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四大国学大师四大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陈寅恪赵元任题解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写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励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一、重点词语解释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林”:会集。“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不一”:种种不同“途”,:途径、情况2、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迭乘:交替的呈现。3、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艳羡:非常羡慕。殆:大概。有以:有用来….的办法。4、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蹇:原意是跛足,引申为艰难、困厄。5、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参伍:交相错杂。6、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规律。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呵。概括地说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大概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法逃避的。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课文翻译那些意志力稍微薄弱些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哪些意志力稍微强大些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哪些意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事情越大,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想)不后退是不容易的,不是意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后退,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繁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接着其他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老天爷有宠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度,就是他成功我失败所区别的地方。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驶千里水路,其间风潮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他凭借艰苦忍耐的意志力,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容进入顺境。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彼岸始终无法到达。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这样填下去,那也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