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表达技巧考纲要求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1抒情手法2描写手法3修辞手法4篇章结构考点知能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提问方式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虚写(想象)的写法。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虚写(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这样写,既显得委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念之情。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真题示例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1、准确点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3、阐明用这种手法的效果(自身效果+形象+情感)答题步骤课堂演练柳梢青柳梢青··送卢梅坡送卢梅坡刘过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注]①]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吹奏《《梅花落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内容具体说明。虚实结合。实写别离伤情,虚写以前在京城相聚之美虚实结合。实写别离伤情,虚写以前在京城相聚之美好,反衬别时之伤,又虚写别后相思,烘托别时之悲。好,反衬别时之伤,又虚写别后相思,烘托别时之悲。比喻。上片写别时人如云边的孤雁,水上的浮萍,下比喻。上片写别时人如云边的孤雁,水上的浮萍,下片写别后相思时如飞尘追随快马,又如明月追逐飞舟片写别后相思时如飞尘追随快马,又如明月追逐飞舟形象地写出离别之愁,思念之苦。形象地写出离别之愁,思念之苦。(也可从借景抒情、衬托等方面作答)(也可从借景抒情、衬托等方面作答)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课堂演练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课堂演练1、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析。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全诗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富于生机的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课堂演练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课堂小结一、技巧术语二、提问方式三、答题步骤1、准确点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3、阐明用这种手法的效果(自身效果+形象+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注释】①挑:捉。②篱落:篱笆。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①借景抒情。一二两句描绘了秋风瑟瑟、寒气袭人、梧叶飘飞的画面,渲染了凄凉萧条的氛围;烘托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