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儒家中和之道VIP免费

儒家中和之道_第1页
1/16
儒家中和之道_第2页
2/16
儒家中和之道_第3页
3/16
.1/16儒家中和之道释义韩星儒家之道是以中和之道为枢纽的展开。传统上由《尚书·洪范》的皇极大中,本意“皇极”二字,皇是指人君,极便是指其身为天下做个样子,使天下视之以为标准(朱熹《朱子语类》卷卷七十九),结果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异化为团结在以某某为核心,以某某为中心的专制集权象征。近代西学东渐,在解构和建构形而上学之争中迷失了儒学乃至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一、“中”、“和”观念与中和之道的思想演变至少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先祖有了三才观念,也就有了“中”的意识。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了一组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其中一组蚌壳图最引人注目。此墓是许多墓葬群中最大的,里面结构大致如图:墓室上方(南)呈弧形,下方(北)呈方形。左边是蚌龙,右边是蚌虎,墓主安卧在墓室居中偏南。从整个构图上看,现在有两种解释,都与三才有关。一是冯时先生的解释,认为墓主头顶方形窟窿状,模拟天空;左右两侧各作弧形向外凸起,表示东方天与西方天的弧面;墓脚下呈方形,大地。整个墓室平面是模拟“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宇宙论布置的,墓主人居中,头顶苍天,脚踩大地,与《说文》王字的构义吻合:“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叁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天地人三才观念,而墓主身份应该是原始部落的酋长或早期部族国家的国王。另外,一些神话传说当中也有三才观念的形象化表述,如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一部中国的创世纪,其包含的思想意蕴很丰富,但盘古开天辟地就是三才之中,高扬人的主体性的神化表达。.2/16《尚书》的“中”与“和”观念。《尚书·尧典》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舜典》又记载舜授命典乐之官夔的话:“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就是一种中和无偏的追求;而“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则是通过音乐上的和谐以获得神人和谐的效应。《尚书·皋陶谟》有“九德”之说:“宽而栗、柔而主、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漫、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这些言行都体现了以中和作为治世的大法。《尚书》中的“中”与“和”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不持“中”就难以致“和”。舜晚年传位于禹,也命他允执其中。《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这段话是帝尧让位给帝舜时的授命辞,嘱咐帝舜应该保持中道,否则天下百姓将陷于困苦贫穷,则君禄也就永远终止了。其中“舜亦以命禹”,在《尚书·大禹谟》上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们对其真伪问题多有争议,但宋儒推崇为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允执厥中”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允执其中”。《尚书·盘庚》:“汝分猷yóu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其中“设中于乃心”是盘庚告诫部众要把他的统治权威时时放在心上,意味着每个人的行为要不偏离象征统治权的“中”,不偏不倚、规规矩矩。《诗经·商颂·长发》描写商汤的政治说:“不竞不絿qiú,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qiú。”《韩诗外传》卷五:“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言得中也。”《孟子?离娄下》所说的“汤执中,立贤无方”也是证明。这里“执中”与“无方”相联系。执中在既有掌统治权原意的同时,也具有了不固执一端,不固守一见的不偏不倚的意思。形成于殷末周初的《周易》明的暗的讲“中”很多。就爻位来讲,二爻与五爻分居下卦与上卦之中,称为中位,处于中位一般是吉祥的。《周易》的卦爻辞也“中”字多在,如讼卦卦辞:“惕中,吉。”后来形成的《易传》中也记载有大量中爻与事物存在发展的“吉”、“亨”内在一致的卦爻辞,如《坤·文言》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孔子极赞“黄裳”之德;《象辞上·临》有“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象辞下·解》有“九二贞吉,得中道也”等等,都指明中正之爻使事物处于“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儒家中和之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