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朱自清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花中四君子关于月光的古诗名句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1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27、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29、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3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3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32、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3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3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35、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清·萧诗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37、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清·张惠言38、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唐·杜甫39、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清·梁章钜40、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4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4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秋实。1917年改名为: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著名学者及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一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搞战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1948年贫病中逝。时代背景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朗读的基本要求a: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朗读的基本要求b:•1、理解内容•2、看到形象•3、体会情感•4、适当注意眼神•5、把握重音、语调、语速初步感知课文1、找出作者的行踪和描写景色的语段家中——煤屑路——清华园里的荷塘——家里2、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3、分析第4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月下的荷塘美景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4、找出本段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语句,并品味它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