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黄仁宇]作者简介黄仁宇(1918~2000),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从军。1954年赴美留学。1964年获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6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70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教授。他的著述,以《万历十五年》成就最大。他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人才。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所做的独到思考,已经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许多中国学人。一、朗读,正音。曾皙老羸饿殍谲诈乘桴逾矩庖厨风乎舞雩二、辨形:老羸——输赢饿殍——乘桴礼尚往来——无上光荣斩钉截铁——应接不暇草菅人命——管理得当检查预习问题探索之一读第一节,思考:冯友兰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是说孔孟同不同?应该说是相同,因为第二段有:“但是”。问题探索之二比较孔孟的不同:1、孔孟的生活方式不同:悠闲——紧张2、孔孟的人性观不尽相同:性恶来自先天——:“人无有不善。”3、孔孟对“礼”的态度不一致:克己复礼——做事完全随自己的意问题探索之三分析形成差异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征伐不断,但凡事都以道德为名,都离不开“礼”的约束。社会虽不稳定,但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动荡,所以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希望能恢复到过去的安定时代;孟子,生活在最活跃的战国时代的前中期,他知道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济于事的,整个社会以能战能伐为能事,因此他极力主张“可以王”,所以这样一个时代已经不是孔子的“礼”所能左右的了。这样,孟子的“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战亡”,“省刑罚,薄税敛”被当时奉为经典,也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问题探索之四——作者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1、擅长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先说区别——再说原因2、善于用简明的论据来证明观点。曾皙所的话孔子回拜阳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