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牧歌—小说《伊豆的舞女》与《受戒》之浅比摘要: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自古以就来在文学上是相互影响的,本文将以几乎同时期的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和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进行环境与主题的对比探讨其相似与相异之处。关键字:川端康成,汪曾祺,《伊豆的舞女》,《受戒》前言对比中日这两个东方国家,可以这样说,一衣带水的关系使得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自唐以来中国对日本的文学就有其深远的影响,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也是依着日本这个窗口开眼看世界,从而这两个国家的文学传统在某种层面上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而对比两国的文学家,我在这里想要把川端康成与汪曾祺的小说进行一下比照。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39年秋,汪曾祺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虽然两人创作小说的时间有不同,但都处在一个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并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纯美的世界为自己的写作天地,就二人早期的创作来看,当时的战争人性的恶等等都不是他们描绘的对象,在他们的眼里只有美,只有真实。而不是一种对社会的批判、控诉与怀疑。所有在他们二人的小说中,那种纯美的意境,可爱而又真实的人物总是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那些美好的世界仿佛就是世外桃源,让人无限向往。本文就川端康成早期的小说《伊豆的舞女》和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进行一下环境及主题的对比,试探讨一下这两个东方作家创作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品的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绿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净化了心灵,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受戒》的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大意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在去当和尚的途中遇见一个与他年岁相仿的女孩,往后他们结为邻居,在交往的四年里,他们逐渐日久生情。在明子受戒完毕返回荸荠庵中,他与小英子顺其自然地展开恋情。一、纯美的世外桃源《伊豆的舞女》故事的展开地在美丽的伊豆半岛,主人公“我”独自一人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旅行,在这里遇上了美丽的舞女。伊豆半岛是日本本州静冈县一半岛。向南伸入太平洋,长60公里。全境处在富士火山带,有天城山、热海和达摩山等火山。温泉众多,冬季气候温和,吸引着大批游客。它是关东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以温泉和海景出名。有日本最大的温泉城市热海、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修善寺温泉以及伊豆山、伊东、长冈等温泉……可以说伊豆在日本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圣地,主人公“我”是在学习之余踏上美丽的伊豆来散心的。美丽的青山绿水给了“我”美好的感受,一开篇“我”就遇上了暴雨,“临近天城岭时,山道蜿蜒曲折起来。此时在山麓之间,白亮亮的暴雨已覆盖了茂盛的杉林,正飞快的向我卷来。”1作者一开始就描绘了这场伊豆的暴雨,也正是借助于这暴雨“我”才能与舞女再次相遇。在“我”眼里伊豆的天城山是“秋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