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疑难问题与改进建议•2004-2005年研读课程标准•2006年3月选用教材•2006年5月启动培训•2006年9月1日正式开始课改•2006年9月发布教学指导意见,并进一步研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浙江省高中课改回眸一、浙江省高中课改回眸1、几个时间段20062006年至年至20072007年调研、编制年调研、编制教学用书教学用书20062006年年1212月问卷调查表明运月问卷调查表明运作正常作正常20072007年年33月启动浙江省高中数月启动浙江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课题2008年3月公布高考方案20082008年年44月研制会考标准月研制会考标准2、几个关键词教师培训2006年7月3日至6日在浙师大举行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课前培训2007年1月17日至20日在省委党校举行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2007年7月11日至14日在舟山中学举行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二上课前培训2008年1月6日至9日在省委党校举行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二下课前培训2008年7月10日至13日在丽水中学举行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三课前培训调研指导下校听课抓常规教学。2006年:在杭州高级中学、杭外、学军中学、西湖高级中学、余杭二高、桐庐中学、宁海中学、温州中学、湖州安吉孝丰高级中学、湖州中学、嘉兴一中、嘉兴三中、嘉兴秀州中学、桐高、萧山中学、绍兴高级中学、台州一中等地调研听课72节2007年:在余杭高级中学、杭州十三中、黄岩中学、舟山中学、杭师大学附中、温岭中学、温州豪江中学、温州中学、乐清中学、绍兴稽山中学、绍兴一中、宁波效实中学、象山三中、学军中学等调研听课51节2008年上半年:在杭州二中、杭州四中、嘉兴一中、桐高、奉化中学等调研听课30节专业引领文件汇编教学用书编制办好《中学教研》中课改视角栏目优秀视频课点评与示范三项评比与课改整合2、浙江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基本评价学校重视,准备充分实事求是,平稳推进以校为本,边教边研激流勇进,新人辈出课改理念,凸现课堂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模块顺序问题(1)对14523顺序不理解(2)调整顺序。将选修2-3中的第一章计数原理移至必修3第三章概率之前,将必修5中第三章二次不等式移至必修1第一章集合之前;(3)检回删除内容。对部分“老内容”作了加深和补充,如函数单调性中补充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采用“一竿子到底”,补充三垂线定理,求角、距离等(4)宁波效实中学的学生说:“模块学习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初中考试前不需要复习,高中不复习就考不出好成绩”2、课堂教学问题(1)部分老教师力不从心,对新理念接受得较慢,导致对教材的理解、教改信息滞后,课堂上教学行为依旧,课堂教学难度仍然很高,分步到位与螺旋上升的理念没有被教师接受,(2)课堂教学仍然以高强度大容量、围绕着“考试题型”的教学为主,并没有质的变化(3)对新课程中要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互动等教学缺少办法。3、作业问题权威配套的教辅资料滞后,教师学生手头使用的教辅质量较差,与教科书不配套,偏离新课程标准要求,造成教师教学要求难以把握,4、设施问题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大班教学的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5、衔接问题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衔接,忽视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方面的衔接。6、高考问题——教师以考定教,考什么、教什么;考多少,教多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可信度受到了责疑《深化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内涵》(1)题型题量稳定,难度上升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全卷难度题号1—1011—171819202122文科0.840.490.670.520.470.460.140.59理科0.900.540.670.360.450.380.100.59(2)内容全面,重点突出(3)文理差异,合理定位(4)试题层次,清晰分明(5)简约新颖,注重能力1、抓纲务本、落实“双基”2、关注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重视对数学形式化语言的理解、突破创新题4、加强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启示(一)学业测评,全科会考2009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年高考改革方案50多个座谈会、1000多人与会、3000份问卷调查(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命题原则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