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语文语文的魅力语文大课堂音趣•“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音趣•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请村上的教书先生为他写春联。这个教书先生却给他写了幅古里古怪的同一字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这幅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ChangZhangZhangChang.•这幅对联的意思是:主人家的豆芽都要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越长,越来越长。•这幅对联把汉字的通假、异读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字面上显得十分别致,又表达了主人家的美好愿望。课堂操练•(1)有个姓乐的人喜欢音乐,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乐乐乐”,如何读他的名字?•读法:yueleyue•(2)如今人们喜欢用数字谐音来表示一些含义,比如说“886”、“1314”等等。曾有一个酒鬼的外甥写给他的劝酒信:“99: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解读为:“舅舅: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谐音趣话•今天上完第一节课,一个好朋友递给我一张纸,并诡异地说“读一读吧!我为你写的诗,不看会后悔的。”我连忙接过纸,内容是:“暗湿竹,暗湿绿,暗湿透春竹,暗湿达春绿。卧梅有闻花,卧枝伤痕低。”我先是莫名其妙,再认真地读一遍,总感觉很怪,当我读到“卧枝伤痕低”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在忽悠我。我又认真地琢磨了前面几段,原来她在利用谐音让我上当。整首诗翻译为:•“俺是猪,俺是驴,俺是头蠢猪,俺是大蠢驴,我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字趣•北宋末年,有一位镇守北疆的将军,由于给养不足,兵力悬殊,在与辽国军队多次对阵中总打败仗。年终给皇帝上表述职及催讨给养武器时,总觉得信札上写上“屡战屡败”四字不妥,怕由此激起皇帝的震怒,引火烧身,苦思无计,只得求救中军师爷,那师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令将军拍案叫绝。这样仅把文字结构改动一下,点石成金,顿使一位无功而又畏罪的边将一跃而变为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英雄,致使龙颜大悦,赐以厚赏。一字之易,点石成金字趣•某著名书法家因不满路人随地小便,便写了张字条贴在路上:“不可随处小便”。一位仰慕他书法的人撕去了这张字条,准备贴在房中,但又觉得内容不雅。后来,他还是将字条贴到了书房中,而且非常精彩。原来,他是巧妙地将语序做了一下调整,成了“小处不可随便”。这成了书法家笔下的名言警句。巧改语序,幻化精彩字趣•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才思敏捷,曾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作者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老翁垂钓秋江图,老翁的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妙用反复,声色并茂课堂操练•下面是一篇最短且最曲折的获奖小说,请根据你的理解,在文中拼音后填上恰当的字,使故事既曲折又完整。“弟弟弗来特和伊莉莎娜的丈夫去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其猎狮身亡-弗来特。’”伊莉莎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shi()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shi()shi()。她赶忙又发一份电报:‘shi()收到,弟误,请改寄其shi()。’很快又收到了非洲那边的回电:‘无误,在shi()shi()腹内。’”尸狮尸狮尸狮尸句趣•石先生有一个学生,聪明伶俐、才思过人。石先生教的那些东西,他是过目不忘。可就一点,贪玩。他在房檐底下的砖后面养着一只小麻雀,经常偷偷地溜去喂麻雀。石先生怕他玩物丧志,乘他不在,把小麻雀掐死了,用笔在墙上提了几个字:细羽家雀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