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市对外贸易工作报告孙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主要汇报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基本市情和发展概况市位于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全市辖六县一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7万人。年平均气温8.5℃,降雨量500―700毫米,是全省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34.7亿吨,石灰岩储量30多亿吨,发展煤电、化工和建材工业前景广阔。年全市煤炭产量1600多万吨,发电量94亿千瓦时,水泥产量97万吨。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65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有等100多处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年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增长12.6%,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05亿20×20元,增长24.2%,三年翻了一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9亿元,增长27.4%;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15元和6485元,增长8.2%和9.5%。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今年以来,我们着眼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以求实的精神发展和完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实干攻坚抓突破,块带经济齐发展。实干就是大力弘扬庄浪精神、杨晓明精神,既有吃苦精神、务实作风,又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形成工作合力。攻坚就是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在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民营经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五个方面全力攻坚。抓突破就是在培育特色经济,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改20×20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小康建设上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发展块状经济,就是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环境、人才开发等,大力实施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带动战略,进行板块式开发,培育综合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带状经济,就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经济带和以交通沿线为重点构建经济辐射带。具体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平凉煤电”品牌,不断增强能源工业新优势,把平凉建成全省最大的煤电工业基地。二是围绕草畜、果菜等特色产业开发,打响“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品牌,创造现代农业新特色,把平凉建成全省重要的高效农业集中区。三是加强平凉城区和六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城市发展新步伐,把平凉建成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四是打响“崆峒山”旅游品牌,打造人文生态旅游新形象,把平凉建成积具活力的区域20×20性旅游中心。五是加快县际公路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形成以平凉城区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实现交通建设新跨越,把平凉建成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六是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把平凉建成和谐进步的文明城市。这一思路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目前正在齐心协力抓落实。2、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全局。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民营经济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以此来带动全局,推动整体工作。在项目建设上,坚持大小并举、各类并重,大的不放松、小的不放过,建立了领导包抓责任制,增加了项目前期费,加大了项目工作力度,使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企业改革上,按照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的原则,制定了全市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对改革程序、职工安置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市财政安排400万元专项用于企业改革。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围绕块带经济发20×20展,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浙江、江苏、宁夏、内蒙、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了加快全市块带状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出台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严格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有关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