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实验报告单(一)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实验报告单(二)馒头发霉的条件实验结论: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实验报告单(三)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实验报告单(四)解释物质的变化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实验报告单(五)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实验报告单(六)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实验报告单(七)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实验报告单(八)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实验结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实验报告单(九)火山喷发的原因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实验报告单(十)地震形成的原因实验结论: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2实验报告单(十一)流水搬运碎石实验结论:流水具有搬运携带碎石的作用。实验报告单(二)实验结论:实验报告单(二)实验结论:实验报告单(二)实验结论: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题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二、问答题: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3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三、选择题。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C)。A、有益B、有害C、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