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宁四中申报XX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自评报告--百年崇信多元毓才z省教育厅: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浙教基〔20XX〕157号)及《XX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评估手册》提出的创建要求,对照创建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评,我校已经具备申报XX省普通高中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的条件,特呈交申报XX省普通高中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的自评报告,敬请审核。第一部分:学校概况波宁市第四中学是波宁市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级中学。从1845年美国长老会麦嘉缔医师创办的崇信义塾到崇信中学,从中西毓才学堂到四明中学,从浙东中学再到波宁市第四中学,聚集了z等诸多名家大师,涌现出吴元章、刘约翰等医学大家,从中走出了谈家桢、孙儒泳等中科院院士以及一批世界一流的中青年科学家邬似珏、黄萌珥等杰出校友。169年来,学校秉承诚朴爱校训,逐渐形成了崇信毓才的办学理念。2006年学校成为市区唯一一所XX省新课改样本学校,20XX年被列为XX省普高多样化发展选修课程建设试点学校,20XX年成功入选XX省深化普高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借课改契机,我校以争创课改样板、力树德育品牌、彰显体艺文创特色、营造幸福活力校园,使四中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示范普通高级中学作为学校发展定位,致力于培养崇信明德、多元发展、大气灵动的幸福学生,学校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整合各种资源,深化课程建设,乘势而上,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践履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学校沿革波宁市第四中学是一所具有169年历史的普高。学校的历史可上溯至1845年的崇信义塾,其为XX省之江大学的前身,也是XX省历史上第一所男子洋学堂。以后逐步演进为崇信中学、第1页共12页中西毓才学堂、浸会中学、斐迪中学、四明中学、浙东中学。1952年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改名为波宁市第四中学。1998年9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综合高中。2004年2月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二级重点普通中学。2007年4月被评定为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波宁四中的百多年历程,是一段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成长的珍贵记忆。在近代中国,一所学校的诞生与国难联系在一起,也许并不多见;在一所学校的办学长河中,历经169年风雨洗礼,更是少见。波宁四中的成长和发展,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强不息、教育兴国的精神和追求,汇聚成一部历经十几代志士同仁的创业史,无数四中人薪火相传的奋斗史。让我们一起步入历史的天空,与这所百年名校共同感受跨越三个世纪的沧桑巨变。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下的洋私塾。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医师在江北槐树路槐花树下创办崇信义塾(也称圣经书房),1912年更名为崇信中学,这是波宁四中办学的最早源头。这一时期的学校多是从洋私塾逐步发展为洋学堂的教会学校,同波宁四中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学校还有:1855年(清咸丰五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罗培生在XX县区西大街真主堂创办的洋私塾,1912年更名为浸会中学;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国循道公会在XX县区竹林巷创办的斐迪书院,1930年更名为斐迪中学;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法国天主教传道士赵保禄在江北岸泗洲塘畔建的若瑟学堂(后改名中西毓才学堂),1947年改称益三中学。1923年(民国十二年)崇信、浸会两校合并为四明中学,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四明中学又同斐迪中学合并,定名浙东中学。辛亥革命后,国人入主教会学校。接替洋人的第一任国人校长是四明中学樊正康(以后相继由王实铭、徐询刍担任)、斐迪中学袁履登(名誉校长)、陈里仁(代理校长)。四明中学与斐迪中学合并为浙东中学后,董事会聘请寿子鲲为首任校长。随着国人主校及具有进步思想的华人教师执教,此时虽仍是教会学校,但学生反帝爱国热潮高涨。1925五卅惨案后,我第2页共12页校同学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纷纷举行xxx抗议,上街xxx。爱国、义愤的学生以读洋人学校为耻辱,集体退学180余人,迫使英籍校长下台,学校停办。后由热心教育事业的前几届毕业生袁履登、徐学传发起,组织董事会(九名校董,中国籍占七名),才把学校重新恢复起来。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