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毅力梁启超梁启超花了很多时间打字、收集资料:文言知识详备,译文,也有活动拓展,名人名事名言。梁启超(1873-1929),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1、公车上书2、维新变法3、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1积累字词句2学习议论文的章法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目标目标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写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戊戌六君子“)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励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写作背景一、字词句(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汇集(种种情况)(2)何以成何以败以何,为什么(3)十六七十三四文言文分数的表示法:十分之七(4)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总之字词句(5)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如果(6)以为是殆幸运儿这,大概(是)幸运的人(7)故所就不彼若也不若彼否定句代词宾语提前。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呵。概括地说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大概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法逃避的。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课文翻译:课文翻译哪些意志力稍微薄弱些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哪些意志力稍微强大些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哪些意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事情越大,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想)不后退是不容易的,不是意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后退,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繁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接着其他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老天爷有宠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度,就是他成功我失败所区别的地方。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驶千里水路,其间风潮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他凭借艰苦忍耐的意志力,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容进入顺境。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彼岸始终无法到达。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这样填下去,那也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好比挖井,挖了七八丈深,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就跟这个一样。•(一)句式:•【宾语前置】•(11)盘根错节之既破•(1)何以成何以败•(13)故所就不彼若也•【判断句】•(15)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四)成语:•应(迎)刃而解功亏一篑二、论证结构一、引出中心论点二、展开论证1.人生历程(五类人的不同表现)得出逆顺规律2.“操舟”设喻3.引用“孔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三、重点探究1.找出中心论点,并翻译。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2.找出文中的层递句。层递句:(1)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进一层,层层递进,将“有毅力者”与“反是者”的不同层次都提到了,涵盖全面,说明周密。(2)操舟者,彼“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三个层次的层递,将“反是者败”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