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晚唐诗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虽有报国之志,但不受重用,只能外出为官。当时代的衰颓和自身的怀才不遇使他感到无可奈何时,他也常常以自我旷放来寻求解脱,希望有一种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在做州官时,喜欢与友人游山玩水,因此登临咏怀之作的笔下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总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江涵秋影雁初飞”这七个字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哪个字用得比较好?好在何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庄子•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有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政的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两年中,曾一再向朝廷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和抵御回纥南侵,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之策和政治之见,当时为李德裕采纳,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此时正是他一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中的“此”指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试作分析。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思想感情上“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霑衣”的凄恻低回,这种愁情拂去了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比较本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