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内科一、单项选择题1、高胆固醇血症者选用的调节血脂药是:(C)A、胆酸螯合树脂类B、烟酸类C、HMG-CoA还原酶抑制剂D、氯贝丁酯类E、亚油酸及其复方制剂2、Somogyi现象是指:(C)A、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B、清晨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C、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D、黎明现象E、胰岛素抗药性3、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不适宜用于:(D)A、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治疗未达控制目标B、2型糖尿病患者已用胰岛素<30U/dC、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抗药D、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E、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4、糖尿病饮食治疗中三大营养素(依次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占饮食总热量百分比分别为:(C)A、30%~40%50%<20%B、40%~50%50%10%C、50%~60%<15%30%D、20%~30%60%20%E、<15%60%30%5、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包括:(A)A、饮食治疗和合适的体育锻炼B、口服降糖药物治疗C、胰岛素治疗D、胰腺移植E、胰岛细胞移植6、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为反映糖尿病患者:(E)A、近半年内血糖总的水平B、近3个月内血糖总的水平C、近16周内血糖总的水平D、近4~12周内血糖总的水平E、近2~3周内血糖总的水平7、GHBA1测定的临床意义为反映糖尿病患者:(D)A、近半年内血糖总的水平B、近5个月内血糖总的水平C、近16周内血糖总的水平D、近8~12周内血糖总的水平E、近2~3周内血糖总的水平8、糖尿病“理想”控制的目标血浆葡萄糖值(mmol/L)为:(A)空腹非空腹A、4.4~6.14.4~8.0B、6.0~7.08.0~10.0C、4.0~8.07.0~10.0D、4.4~6.26.2~8.0E、6.0~8.08.0~10.09、IGT的2h血浆葡萄糖值为:(E)A、7.0~11.1mmol/LB、6.1~11.1mmol/LC、6.1~7.0mmol/LD、6.1~7.8mmol/LE、7.8~11.1mmol/L10、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症状+静脉血浆葡萄糖值:(A)A、随机≥11.1mmol/L或空腹≥7.0mmol/L或OGTT中2h≥11.1mmol/LB、随机≥7.8mmol/L或空腹≥7.0mmol/LC、随机≥11.1mmol/L或空腹≥7.8mmol/LD、随机≥6.1mmol/L或空腹≥7.0mmol/LE、随机≥6.1mmol/L或空腹≥7.8mmol/L11、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A)A、周围神经病变B、颅神经病变C、植物神经病变D、中枢神经病变E、脊髓病变12、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C)A、脑血管意外B、白内障C、视网膜病变D、青光眼E、虹膜睫状体病变13、病程>10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D)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C、脑血管意外D、糖尿病肾病肾衰竭E、心血管事件14、微量白蛋白尿期是指尿白蛋白排泄率在:(E)A、20~300μg/min(30~600mg/24h)B、30~200μg/min(60~300mg/24h)C、>200μg/min(>300mg/24h)D、>300μg/min(>30mg/24h)E、20~200μg/min(30~300mg/24h)1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B)A、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病变B、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基底膜增厚C、结节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渗出性病变D、单纯性病变、增殖性病变E、血流动力学改变16、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论述,错误的是:(D)A、可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B、可表现为餐后反应性低血糖C、餐后2h血糖≥11.1mmol/LD、餐后血糖增高的同时空腹血糖也增高E、尿糖检查可出现阴性17、引起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是:(B)A、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B、胰岛素生物活性或效应绝对或相对不足C、胰岛素受体数目、亲和力降低D、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E、葡萄糖耐量降低18、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是:(C)A、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B、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减低C、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D、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低E、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增高19、胰岛素分泌缺陷表现为胰岛素的:(A)A、早期时相缺如或减弱,第二时相高峰延迟B、早期时相增高,第二时相缺如或减弱C、早期时相和第二时相缺如或减弱D、生理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E、需要量增加20、胰岛素抵抗是指:(D)A、机体对胰岛素超常反应B、机体对胰岛素超常敏感C、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增高D、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降低E、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21、病因学将糖尿病分成的四大类型是:(A)A、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GDMB、自身免疫,特发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C、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