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了加快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绿色、小康、和谐安康,按照国家、XX省关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绿色安康规划纲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需求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提出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一、“十五”时期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十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坚持“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团结一心、以干克难,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培育以“药、水、游”三大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战胜了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年均增长8.3%;实现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亿元;“十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5亿元,年均增长18.2%。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时期。主要特征是:以“药水游”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雏形基本形成。中药产业规模扩张,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基地得到发展;汉江干、支流新一轮水电开发掀起高潮,喜河电站建设加快,蜀河电站开工建设,蔺河口、毛坝关等32座支流电站建成投产;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快速扩张;烤烟、蚕桑、魔芋等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十五”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5:28:47,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实施了通县油路、县际路工程,新建二级公路265km,新建和改建三级路1184km,油路里程达到1600km,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有所缓解。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市累计完成第1页共22页造林面积327.3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81.66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185km2,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安康中心城市XX县区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江北综合开发和江南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建成了滨江大道一期、金州广尝体育场以及巴山西路、大桥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改善了安康中心城市形象,强化了城市功能。旬阳、汉阴、石泉等九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功能增强,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1%,比“九五”末增加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投资的软、硬环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在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中,累计签订合同项目615个,实施项目489个,完成投资37.1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水电、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开发项目,促进了绿色特色产业群体发展壮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效明显。基本实现“普九”目标,高中教育发展加快,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顺利组建,完善、优化了教育体系和结构。建立了市县疾病预防控制、紧急救助体系。广播、电视、体育、通信、互联网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十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分别达到6242元和1772元,年均分别增加387元和105元。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开始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抓住机遇、夯实基础,进一步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重点培育“药、水、游”三大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四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为我市加快发展第2页共22页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全国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国家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