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上)“扩展语句”,就是扩大,向外伸展。对于语句来说,就是把抽象的语句根据规定的情景,按自己的理解,对它进行二度创作,把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其具体、形象。“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这实质是《考试大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这两个阅读考点在语言表达题中的应用。考查内容:一、扩展语句1.着力于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高中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二、压缩语段本考点的主要题型可能是:1.新闻语段压缩,包括“一句话新闻”“写导语”“拟标题”。2.概括内容要点,包括分层归纳和专项归纳。分层归纳常见的题型有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中心、主旨或寓意等,而专项归纳的题型有概括原因、表现、影响、过程、特点、品质、成就等。3.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主要对关涉材料核心的人物或事件及其动作、情态、意义等方面的词语进行筛选和提炼。4.下定义。下定义是对主体的本质属性进行界定。本考点对句式、字数、修辞等方面一般也有一定的限制,考生在审题作答时一定要留意。近几年广东高考的语言表达题都包含压缩语段的知识,估计2012年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上仍会出题。考查题型:主观题,扩展、压缩题的答案字数一般都是要求在50字以内。考查赋分:6-12分(2010年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示例二)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的无忧无虑。扩展诗句,就是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扩展诗句不是翻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与补充。在扩写时,要注意几个要素:竹、浣女归、喧。同时要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2010年全国卷Ⅰ)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处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__①__,低碳经济也涉及__②__。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本试题考查的是语言概括能力。其实这种问题并不新鲜,它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我们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其中心句,是“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发现这其实是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解释和产生。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有两个词语给我们暗示:“其实”“涉及”。分析它们就可以发现答题的大致范围,即命题者要求从什么方面进行解答。“其实”是解释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两个题的答案范围就是:①那么多的解释有什么本质内容在里面。②解释中涉及哪些方面的对象。分析的时候必须紧扣原文,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发现那些例子中的解释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即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我们发现它们涉及社会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