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年”方案三:质量和环境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评审总结一、质量目标。①所有新入社的员工都进行三级教育。②对特种作业的人员能做到先培训取证后再上岗,已取证人员按时复审。③通过外请“xx公司“对各级分批进行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④配合新《劳动合同法》对公司的《就业规则》实行了修改,员工每月工作小时工资计算由原来的167.4小时变成174小时。环境目标。①水、气、声能达标排放,实际废水达到gb一级排放标准、废气达gb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噪音达成都三类区域类标准,都在规定标准内。②火灾事故为0,实际未发生。③公司年用电量≤1660千瓦.小时/台,实际为1248千瓦.小时/台。④年用水量≤15.8吨/台,实际为15吨/台。二、环境因素识别识别一般环境因素67项,部门重要环境因素10项,整个公司共识别重要环境因素25项。三、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识别、转化和合规性评价总务识别了21项环保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并且结合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合规性评价。总务是公司的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共识别95项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并作出规定根据因素的变化要对法律法规作出更新。合规性评价于09年4月7日以邮件方式讨论。(报告见附件)四、文件记录质量:总务共四个受控文件:《人力资源考核制定》、《职工工资规定》、《岗位工作任职要求》、《各类人员质量职责规定》。共有17个受控记录:《业绩目标评价表》、《现场人员绩效考核表》、《培训签到表》、《员工入社申请表》、《保安登记表》、《培训申请表》、《劳保用品发放记录》等环境:共有7个受控文件《环境管理手册》、《生产废水第1页共4页处理操作规》、《生活污水处理操作规程》等。共有19个受控记录:《培训计划》、《工作检查记录》、《重要岗位人员名单》、《纠正预防措施处理表》。五、计量器具的管理污水处理站的两个压力表,每年在3月底和9月底到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结果为合格。六、qc改善环境改善方面共22件。“环保水池”、“库房雨棚”、“门口栏杆绿化”、“食堂环境照片”等。七、预防和纠正措施“无环境管理培训记录”的不符合项报告,补充了部门环境管理体系的培训记录。有培训效果验证记录。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八、人员配置及培训①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计划,通过报纸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应聘人员简历资料、初步筛选、交予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面试、录用人员、办理入社手续等过程。及时把人员补充到位。②新员工入社后进行三级教育,讲解安全知识、5s、就业规则等,从事特种作业者到技校培训取证后上岗。③通过外请“xx公司“对各级分批进行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九、部门环境工作总务的环境工作是最直接、最重要。①负责公司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②废气、噪声的监测;③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管理;④垃圾场的废弃物管理;⑤食堂卫生、水电能源的消耗;⑥环境体系的贯标及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的培训工作;⑦农药的管理;⑧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为配合环境体系工作从最基本做起,配置了6个垃圾桶在公司内,并且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管理。建立了环境生态池,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的“实际环保教材”。还组织了部门员工的环境管理体系、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意识培训。十、内审工作的开展和整改情况2008年11月-2009年1月进行了质量和环境体系的内审第2页共4页工作,共有三个问题点:质量方面:①.查2008年x月x日《质量目标、方针、体系知识》培训记录(主讲xx),有员工签到表无培训内容记录。在09年x月x日补充了培训的质量目标、方针、体系知识等方面内容记录。环境方面:①.查看了培训计划,《环境体系相关知识》培训记录,有培训签到、无培训记录。在xxxx补充了培训的环境体系相关知识记录。②查看重要环境岗位名单,共19人、缺少垃圾转运岗位人员。在09年2月4日把垃圾转运人员列为重要环境岗位人员。十一、基础设施新增和维护、生产环境改善的完成情况①、建立环境生态池,对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有宣传作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员工及送货人员在休息时有好的环境。②、总装大棚增加挡雨檐,减轻下雨时泥水污染车间,促进清洁生产。③、对污水处理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