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孔孟)课件6 北京版选修2 课件VIP免费

高中语文(孔孟)课件6 北京版选修2 课件_第1页
1/11
高中语文(孔孟)课件6 北京版选修2 课件_第2页
2/11
高中语文(孔孟)课件6 北京版选修2 课件_第3页
3/11
1孔子孟子孔孟论学习教学目标:一、了解作者资料;二、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三、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四、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五、背诵并默写全文。25/2/263课文字词,你掌握了多少?1.温故而知新。(“而”是“而且”还是“从而”?)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定?)4.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不再教他”不是放弃了教育的责任了吗?)5.“诵《诗》”与“读《书》”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区别?6.“居之安”和“资之深”可否译成“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深厚的积累(学问)”?“居”从“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这样的意义引申有没有道理?7.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8.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9.“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文章讲学习方法的有:()文章讲学习态度的有:()文章讲学习原则的有:()文章讲学习意义的有:()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返回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返回学习原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返回学习意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特点•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论语》: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孟子》: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拓展延伸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孔孟学习之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学习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孔孟)课件6 北京版选修2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