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3项羽本纪(节选)学国学1.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译文】事物太过刚硬就容易折损,人太过明察秋毫,就不会有人跟随。【评说】很多时候,难得糊涂就是一种最高的境界。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评说】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找到了答案。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选自《礼记·学记》【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去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在这里,如果不去学习,也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评说】这是告诉人们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学习实践,一切学识都是空谈。夯基础1.作者名片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2.写作背景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3.文学常识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4.字音辨识狱掾.()力能扛.鼎()骓.不逝()田父绐.曰“左”()叱.之()刈.旗()被十余创.()自刎.()重瞳.子()自矜.功伐()岂不谬.哉()答案:yuànɡānɡzhuīdàichìyìchuānɡwěntónɡjīnmiù5.成语积累(1)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3)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6.名句诵读(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4)楚虽三户,亡秦必楚!(5)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少怀壮志”重点词句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3.剑一人敌.,不足.学()4.毋妄言..,族.矣()5.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6.又不肯竟.学()7.力能扛.鼎()8.梁以此奇.籍()9.徇.下县()答案:1.为……所,被2.写字;足够用来3.敌对,抵抗;值得4.瞎说话;名作动,灭族5.即使;敬畏6.完毕7.ɡānɡ,举起8.意动,以……为奇9.以兵力降服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1.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2.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叱咤风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