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四个专题,十个板块,21篇课文,期中考试前完成教学。•以人文话题为中心,以人文话题不同角度的内涵为序。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板块采用“活动体验”、“问题探讨”、“文本研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阅读与鉴赏能力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欣赏精彩语句;对文本阐发、评价和质疑。•阅读浅易文言文,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能力要求•学会演讲,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方法•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高中学习更注重以下几个意识:•计划意识•问题意识•自学意识•动笔意识•反思意识作业要求•练口•随笔•积累•作文•练习或学案有关词的常识:词属于()体裁,产生于()时期,盛行于()朝,是带曲调的歌辞,所以称为()、()、()、()。根据词的长短字数,可以分为()、()、()。其中不分上下片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属于()。诗歌隋唐宋曲子词曲词诗余长短句小令中调长调小令长调《沁园春长沙》•(1925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朗读,读通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2、“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描写选择了哪些意象?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3、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思考:与下阕有何关系?研读,读懂4、理解下阕中重要词语的含义。5、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下阕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轻重缓急,节奏变化)•列举古代写秋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比较与本文的不同。美读,读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诗二首》)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知人论世毛泽东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人的生命容易衰老,但苍天却不知衰老,每年一次的重阳节又到了,让人感到时间流逝之快。今年的重阳,从根据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