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课程编号:0041001810410018学时与学分:4/7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5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适用专业(方向):针推专业七年制硕士、针推专业五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心血管、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病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幻灯及录像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病理学实验及临床相关知识密切联系。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绪言0.5学时目的要求【了解】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基本内容。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5.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等第一章疾病概论1.5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熟悉病因的分类【了解】了解疾病的概念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2.病因学概论:病因(包括原因和条件)及其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及先天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3.发病学概论: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康复、死亡。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各种变性、坏死和凋亡的概念及变性、坏死的病变特点。【熟悉】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了解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教学内容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及病理性钙化),坏死(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及固缩坏死)。凋亡(凋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3.损伤的修复: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骨折愈合。4.指导性自学:损伤的发生机制,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了解】了解动脉性充血及出血的特点。教学内容1.局部充血:动脉性充血及静脉性充血(淤血)。2.局部贫血(缺血)。3.出血:破裂性出血及漏出性出血。4.血栓形成: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结局及后果。5.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及后果。6.梗死:贫血性梗死及出血性梗死。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第四章炎症4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类炎症的特点。【熟悉】熟悉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结局。【了解】了解炎症的原因。教学内容1.炎症的概念和炎症的原因。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血管现象及血液成分渗出)(附:炎症介质),增生。3.炎症的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包括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卡他性炎,增生性炎(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及特异性增生性炎)。4.炎症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