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情况汇报王建忠(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各位领导:下面我将我县民政系统基本情况做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民政局现有干部职工27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24人(科级干部16人、一般干部职工8人)、三支一扶人员3人。有下属单位3个,分别是烈士陵园、养老救助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和殡仪服务中心。烈士陵园为科级建制,现有干部职工27人;养老救助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为副科建制,编制6人,实有6人;殡仪服务中心为股级建制单位,现有职工2人。三个单位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有:双拥办公室、边界办公室、低保办公室、老龄委办公室、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和防灾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均为科级(或副科)建制。婚姻登记中心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正在申报中;殡葬执法大队的机构和编制已由县编办审批,为副科建制,目前人员尚未配备。二、主要业务工作民政局承担的主要业务工作有: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优待抚恤、退伍安置、双拥、老龄、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收养登记、行1政区划、边界管理、地名管理、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慈善事业等二十多项社会事务工作。三、201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2011年,我县民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以强化自身建设为保障,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职责,切实维护“三个群体”的利益,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联系多家设计单位,对红西路军纪念馆进行了扩建总体规划设计,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二是争取项目资金170万元,完成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3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室外货场、观察场、晾晒场和停车场1800平方米,绿地435平方米;储备各类救灾物资价值达300多万元。三是完成了总投资500多万元的殡仪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亩,其中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修建悼念厅4个。为二期工程火化项目建设预留了空间,根据社会需求适时启动。四是投资291万元,完成了南华滩公墓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公墓区占地3万亩,已平整墓区3045亩,整修墓区道路52条53.73公里,铺垫道路7.12公里,加固防洪坝426米,迁入坟墓2606座。2(二)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按照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要求,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一是城乡低保足额发放,规范管理。全年共审批城市低保对象1631户4390人、农村低保对象4342户8684人。全县城乡低保标准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0%,其中:城市低保标准由209元提高到23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由65元提高到72元。二是农村五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全县共有农村五保对象1285人,其中集中供养458人、分散供养827人,从2011年元月起,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26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400元。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94.02万元,其中一次性临时补贴4.96万元。三是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全县有各类优抚对象927人,其中“三属”47人、伤残军人96人、老复员军人149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8人、“两参”人员407人、60周岁以上退伍军人200人。四是医疗救助全面展开。为5588名五保对象、城乡低保一二类对象、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缴纳合作医疗参合金25.6万元;救助城乡重大疾病患者63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08.3万元;为全县五保对象发放门诊救助金44.6万元。五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全年临时救助448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7.52万元。六是全县85名孤儿生活费按标准及时得到发放。(三)救灾救济和防灾减灾工作有效推进。2011年全县发生旱灾、沙尘暴、洪涝、火灾等灾害10起,造成3.08万户12.3万3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我们积极查灾核灾,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互救和社会帮助活动,确保了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共下拨救灾资金244.2万元、救灾面粉2340袋,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4.24”火灾,共造成黑泉乡定安村、罗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