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选中心电气作业中危险点及预控第一节电气作业中危险点的特征及查找安全来自预防,危险在于控制,事故发生在失控之中。危险点预控法就是引导职工对电气作业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设备实际等去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制订防范措施,并在现场实现程序化、规范化作业,以达到防止人为失误事故发生的目的。一、危险点的定义和分类(一)危险点存在的因素危险点就是指引发人为失误事故的潜伏点。电气作业中的危险点有以下三方面:(1)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作业环境中的危险点,如施工中特殊的地理环境、道路、交通、天气等。(2)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线路)等物体,包括作业中使用的工器具。(3)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因违反安全规程或习惯性违章等原因构成的危险点。从危险点性质可将上面一、二方面的危险点称为设备的固有危险点或静态危险点,第三方面的危险点称为行为危险点或动态危险点。(二)危险点分类危险点从危险程度讲有大有小,有重有轻,控制危险点也应有所侧重。根据危险程度可将危险点分为两类:(1)直接类危险点,指直接可能导致误操作、误调度、误碰、误动设备事故及人生事故的危险点;(2)间接类危险点,指通过第一类危险点起作用而可能构成事故的危险点。对第一类危险点应重点实施预控。二、危险点的特征1、客观实在性危险点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它,它都实实在在存在。而一旦主观条件具备,如习惯性违章,它就会由潜在的危险转变为现实,从而引发事故。因此,在查找、分析危险点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确认危险点,进而研究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2、潜在性(1)危险点存在于即将开展的作业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及时发现,如感应电。(2)危险点存在于作业过程中危险点虽然明确地暴露出来,但没有转变为现实的危害,如高空落物。(3)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制度的人的行为习惯隐蔽性强,可控性差。3、复杂多变性危险点的复杂多变性是由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如参加作业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各异,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作业,所存在危险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旧的可能会消除,新的又会重新出现,因此消除、控制危险点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4、可预知性既然危险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就有能力认识它,防范它。电力系统有一整套严密的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制度,这是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的基础。同时,危险点预控法一些企业中,已经摸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人们重视,措施得力,危险点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三、电气作业中的危险点查找要预知在即将开展的作业中存在哪些危险点,就必须进行查找、分析预测。1、现场踏勘此方法主要是用于设备固有危险点的查找,要求发动职工实地查看每条线路、每一设备的危险点,进行记录和汇总。2、归纳分析预测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中,分析推断出将开始的作业中也会存在同类危险点的一种方法。这些已知的具体事实既可以是本单位、本班组过去作业中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外单位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的事故教训。通过分析发现:导致事故的原因均属作业人员作业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发了已经潜在的危险点,使作业人员受到伤害。3、习惯性违章排查习惯性违章是指职工作业中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据资料统计,电力系统82%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危险点,就必须消除习惯性违章。消除习惯性违章首先要排查职工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4、事故原因分析电气作业事故,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是由人、机(设备)、料(器具)、环(环境)、法(方法)诸要素组成。事故原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各要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从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进行重点预防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事故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诱发事故的危险点。因此,运用事故原因分析法,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预测,找准危险点,特别是能找准起决定作用的危险点,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