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新蔡县古吕中学李刚教材来源:本课出自于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主要讲述明清时期我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势图》,《中俄尼布楚条约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史料,学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通过搜集明清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故事,编演5分钟历史剧、答记者问,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3、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这些保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难点:如何理解《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教法选择:情景设置法、讲述法、讨论探究法、启发提问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情景,播放电视剧《康熙大帝》主题曲。师:同学们,300多年前,以康熙大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为了保卫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利益,进行过怎样的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板块一:戚继光抗倭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倭寇指的是哪些人,什么时候我国倭患严重。1561年,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清除。2、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戚继光》、《明军抗倭图》,让学生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情景再现戚继光抗倭的场景。假设1565年戚继光凯旋而归,在欢迎英雄归来的大会上遇到几个记者向戚继光提问。记者甲:戚将军,欢迎您凯旋,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您创造的鸳鸯阵有何奥妙?戚继光:奥妙谈不上,这都是我方将士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把部队分成若干小队,每队12人。在这十二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一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虽说只有十一个人,他们却持有多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就是一个长竹竿,上面留有大量侧枝,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和一名伙夫,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这是一个毫无弱点的阵型,十二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攻防队形。记者乙:戚将军高明,除了鸳鸯阵,戚家军百战百胜的法宝还有什么?戚继光:严明的军纪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就是眼前金银财宝也不得去捡。嘉靖40年,我军同倭寇激战,倭寇突然把抢来的金银财宝撒向我军,我军将士没有一人动心,最后倭寇被打的落花流水。记者丙:戚将军,您一举荡平倭寇,立下盖世奇功,可以名垂青史了有何感想?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希望在我忠勇将士的护卫下,我华夏万里海疆永葆太平!众记者:戚将军品德高尚!表演结束后,大家评论表演的成功与否,适当奖励。思考: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成功。讨论: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成功?板块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横渡海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通过互联网或查资料收集台湾历史沿革。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郑成功》《荷兰殖民者投降书》,加深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理解认识。2、学习与探究各学习小组分别宣读自己收集的材料,最后得出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3、议一议:如何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板块三:雅克萨反击战1、通过预习知道17世纪40年代,沙俄侵入东北,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16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