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氟化工结构,提高萤石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省氟化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报告张德江书记:我委接到您对丁康生委员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氟化工稳定发展”材料的重要批示后,立即组织了专题调研小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了省内有关重点企业和省内外著名专家对加快发展我省氟化工产业的意见,并全面分析我省萤石资源开发和氟化工产业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现报告如下。一、我省氟化工产业的总体概况氟化学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军工、化工、电子、能源、机械、环保、医药等各个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形成了一百多亿美元的销售额。氟化工产业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经贸委已将有机氟产品生产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家科技部也将氟材料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近年来,我省的氟化学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国内已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成为产品门类较齐全,产量最大的省份。2001年全省氟化工产品销售总值近30亿元(包括含氟医药),占全国的50%以上。已实现了氟致冷剂、哈龙灭火剂、氟树脂及加工制品、氟医药、氟农药、ODS替代品、无机氟盐等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无水氟化氢、无机氟盐、CFC和哈龙及其替代品以及部分含氟中间体产品在全国占居绝对优势。形成了4-5家具有较大经济规模和科研开发能力,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氟化工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巨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巨化”)是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有国家ODS替代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氟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氟化学工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氟产品销售额只占世界总销售额的3%,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4%,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不少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我省的氟产品中,无水氟化氢、F22、无机氟盐等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出口也以这些产品为主。2001年,我省萤石出口40万吨左右,约占全省开采量的33%,占全国出口量的1/3;氟化学品总出口额8600万美元,其中萤石、氢氟酸和其他氟化工基础原料约占42%。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我省氟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制约我省氟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萤石资源大省的地位正在消失,氟化工发展将陷入“无米之炊”的局面萤石是氟化工的主要原料。我省曾拥有萤石资源优势,但由于近十年来粗放式的无节制开采和大量出口,储量优势不复存在,产量迅速下降。到2000年我省萤石储量下降到2300万吨,预计到2005年萤石储量仅有1250万吨,可采储量不足300万吨,原矿生产能力将下降到116万吨,产量将下降到46.5万吨。“十五”期间,全省可供萤石原矿总量仅为328.4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和省内氟化工的发展,萤石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十五”期间,我省氟化工萤石用量将达到265.9万吨,加上出口和冶金、建材行业的需求,萤石总需求量将达到587.2万吨。氟化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二)、技术落后,资金、人才极为缺乏我省氟化工起步晚,技术资源缺乏。氟化工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尖端技术,引进难度大,代价高。国际上氟化工产品的技术和生产主要被美国杜邦、法国阿托等七大跨国公司垄断,他们对生产和装备技术的封锁十分严密,一般不转让高档次的氟化工产品技术。与国外相比,我省氟化工虽然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但在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质量与品种档次、科研开发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水平仅相当于国际70-80年代的水平。科研开发投入不够。氟化工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类高投入的产业。国外著名氟化工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均超过其销售收入的10%,我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氟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虽然也基本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的5%,但投入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专业人才稀缺。氟化工是一门新兴的热门产业,专业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稀缺成为制约氟化工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