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XX县区堎底下社区中心小学六年级余芝琪指导教师:徐亮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看完之后我很有感触。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敏芝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在影片结束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可以和我们一样。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简评。通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小作者对老师最纯洁的责任心有了深刻的理解,默默立志,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第二篇:《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一个也不能少》观后第1页共7页感《一个也不能少》,我已经看过几遍了,但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这次与老师和同学看却又是一番滋味。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眼泪开始湿润,最后终于忍不住哭了,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思绪万千,脑海中一直闪现每一个催人泪下的镜头。教室的墙壁千疮百孔,玻璃残缺,桌子缺胳膊少腿。戏中的小老师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要找回张慧科独历经的千辛万苦。首先和学生一起去搬砖筹集路费。由于没钱坐车只能徒步行走在前不挨店后不靠村的荒山野岭,夕阳西下,世人都害怕的黑暗降临了,可是魏老师依旧坚决的向县城迈进。看到这自叹不如,顿感惭愧。如果换成自己,我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吗。在寻的过程中,魏老师的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叹。在寒冷的夜里,她不仅滴水未进,还在冰冷的地上睡了三天。她为了什么。一个信念,一个老师的应尽的职责。为此,她享受了饥寒交迫的待遇。魏敏芝老师在电台镜头前哭了的镜头最揪人心痛,不仅是她哭了,我想在座的每位观众都哭了。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找回张慧科。魏老师这种责任心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是很多老师所缺少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未来人民教师学习和发扬。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最近让人心酸,跟多的是悲哀的中国教育事件——河南高三学生李金川同学服毒自杀。为了钱,为了红包,老师用等级眼光看待学生。没钱的就靠边站。跟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老师竟然在办公室看黄色录像,被学生逮住。这许多的黑暗教育让班上名利前茅的李金川觉得是耻辱,与这样的人活在同一个世界是对自己的亵渎。是对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抹黑,是对儒家尊师重道思想的埋葬。这些问题,作为免费师范生的我们更值得思考。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农村所以贫困的恶性循环:因为贫穷,没办法上学,于是没有学问,没有知识。因为魏敏芝老师可以说是什么也不懂。她连一个最简单的数学计算都不会,还要求助于学生。尽管她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可是她将学生关在教室里,什么也没教,而学生呢,什么第2页共7页也没学到。这样的一个都不能少有用吗。至少作用不是太大。为了一个都不能少,魏老师把张明仙藏起来,使她不能去县里体育学校训练。用我的今天的话来说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不是抹杀学生的前途,埋没人才吗。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如此偏远的山区有几个大学生回去呢。在这样的山区,能有个像魏老师那样能写会读的人已经很不错了。这也许就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漏洞,缺陷吧。或许正是因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