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醫療保健部門發展目標綠野平疇、良田萬頃的嘉南平原上,嘉義市一直都是平原上的重要樞紐,扮演並掌管著變化萬千的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生態的重要角色。在現今民生富足、衣食無慮的風華年代,民眾對個人生活品質規劃及生活型態的定位,早有質量上的明顯變化,而面對民眾對健康人生的定義提昇,良能而有為的政府則必須為民眾勾勒出更前瞻、更完備、更切合民眾需求的發展藍圖,在本階段就各項分項目標的提出及總體目標的結合,希望達成【持續提昇醫療品質管理、均衡而效率的衛生保健服務】之總目標,其主要分項目標包括:一、公部門醫療衛生行政作業之資訊化:規劃衛生行政單位之資訊化作業體系,運用科技化資訊流及整合性連線系統,達成行政作業效率化及最簡化之目標,並達成內部行政作業、食品衛生、公共衛生、家戶衛生、營業衛生、工業衛生、藥政、醫政、生命統計、保健防疫、衛生計畫研究等,達成衛生行政管理資訊互通及資訊公開化之目標。二、醫療品質改善階段性措施:如病患診療記錄資訊化系統之推動、診療流程標準化稽查作業之落實、醫療專業分工稽查業務之落實、加強醫療院所績效評估作業。三、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加強推廣民眾衛生保健觀念,強化推動醫病關係之改善,建立並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建立健康生活資訊傳遞體系,瞭解並輔導社區家戶健康生活行為,並建立各項防疫保健追蹤管道。其細項目標則分列如后(圖1):圖-1嘉義市醫療保健目標發展第二章醫療保健部門特性概說壹、概說在早期,醫療衛生推廣工作曾遭到無數的困擾及阻力,諸如迷信、民眾的冷漠、政治的阻力、短缺的財源、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等等,致使醫療工作成效不彰。近年來,因經濟起飛、人民生活富裕、生活知識水準提高,連帶的對於個人醫療保健要求亦逐步重視,又加上科學發達、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療水準大幅提昇,人民平均壽命普遍延長。但在另一方面,因為生活水準提高,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大幅改變,污染的生活環境,均導致了許多文明病的產生,對醫療界進行另一波更強大的挑戰。嘉義市位於嘉義生活圈之中心地帶,長久以來即是雲、嘉、南之政經重鎮,提供生活圈周邊城鎮便捷的交通運輸管道,活絡周邊城鎮之消費經濟活動。近年來,嘉義市之人口總數變化不大,然其人口結構則有漸趨老化的趨勢,截至民國八十七年底,全市人口達263,050人,在原台灣省86年統計年報中,更指出其高居全國21(原省轄)縣市第二位的居住密度,在此高密度的居住環境下,所衍生之醫療保健問題更顯相對複雜,人口結構的變化,醫療保健資源的配置更需做適當的調配。以空間配置之角度,東、西區不同的人口結構、特質及環境,亦需針對該地區之特殊狀況,規劃因時而異、因地制宜的的醫療保健計畫。貳、上位計畫與相關計畫一、建立醫療網第三期計畫(一)實施期間:自民國八十六年一月一日至八十九年六月三十日止,計三年六個月。(二)目的:1.均衡各地區醫療資源發展,縮短城鄉差距,以提高醫療服務可近性,使民眾能就近得到適切的醫療保健服務。2.均衡發展醫事人力之質與量,健全醫療品質保證制度,以確保醫療服務品質,保障病人權益,全面提昇醫療服務水準。3.有效利用公私立醫療設施,避免醫療資源重複;建立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達到醫療分工及節約醫療費用之目的,以提昇醫療服務效率。4.加強發展特殊醫療體系,使慢性病、精神病及其他需特殊照護之病人,可適時於適當的醫療院所診治,並獲得持續的社區照護。(三)、目標:表-1醫療網第三期計畫階段性目標一覽表單位:人、床數項目期程每一醫生服務人口數每萬人口急性病床數每萬人口精神病床數每萬人口慢性病床數計畫前73年底1470(6.8)23.95.82.282年底894(11.2)35.16.12.1第一期目標79年底1000(10)31.67.52.5第二期目標85年底860(11.6)3793.5全程目標89年底750(13.3)40105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醫療網第三期計畫附註:()代表每萬人口醫師數二、區域緊急醫療救護計畫醫院緊急災害應變措施及檢查辦法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五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八000九五號令訂定發布。第十二條醫院之緊急災害應變措施及消防安全設備,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得會同有關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