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应该是有余味的转载真正的美食,在饱了口福和肠胃之后,还应该让人的内心得到慰藉。就连制作美食的过程也是如此,现在人们用煤气、天然气,总觉得烧出来的菜没有柴火锅烧出来的香。一个原因就是煤气关了,热量就停了,不像柴火熄了,柴灰还热着,这点慢悠悠的热度,恰能把实物蕴藏的美味烘出来。好课,也应该是有余味的。长期的课堂洗礼,让我深信不疑!有余味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喜悦,一种成长;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引领,一种修炼,一种期待。课的余味,靠技艺“着色”,靠情感“添香”,靠思想“提味”。“每当我走向讲台,我就在想,今天这节课我生命中的 40 分钟将和孩子的 40分钟共同度过,共同消失。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消失在一起,我要用我的真诚感染学生,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的真诚……”这是吴正宪老师的深情告白。吴老师站在一个用生命拥抱生命的高度,用无私的情感感动着孩子,也感动着每一位听课者。肖川博士说的好:“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者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该是由多少个 40 分钟积累而成啊!我们为师者又应该站在怎样一个高度呢?1有思想的课堂有了灵魂而多了余味,有思想的教师因有了品质而显得深邃。思想是方向,思想是愿景,就像诗歌《快乐的思想》一样——做每件事,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砍柴的时候,想着的是火的诞生,锄草的时候,想着的是丰收在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