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交底表 编号:工程名称贵州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第二分部交底地点交底人签字方案名称木黄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交底形式书面交底时间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交底内容木黄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一、工程概况木黄一号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 ZK19+310~ZK21+740,长 2430m,其中 V级围岩长 1040m,Ⅳ及围岩长 1390m,最大埋深约 302.23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 K19+278~K21+760,长 2482m,其中 V 级围岩长 940m,Ⅳ级长 1542m,最大埋深约 302.23m。隧道共设置人行横通道 6 个,紧急停车带 3 个,车行横通道 3 个。隧道进口段位于圆曲线上(左幅半径 R=1050m,右幅半径 R=1050m),洞身段位于直线上,出口段位于圆曲线上(半径 R=2550m)。隧道左幅纵坡为 0.85%、-1.95%;右幅纵坡为 0.85%、-1.95%。两幅隧道线间距:进口段约 18m,洞身段约 16m,出口段为 15m。隧道围岩衬砌类型如下表所示。表 1.2 木黄一号隧道衬砌类型序号名称起止桩号长度(m)衬砌类型明洞Ⅳ(m)Ⅴ(m)1木黄一号隧道K19+278~K21+7602482141542940ZK19+310~ZK21+740243010139010401. 3.地形地貌木黄一号隧道地处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镇驻地北侧,进口位于镇驻地东侧,距省道 S304 约 400m,有乡村道路可达进口附近,交通较方便,出口位于镇驻地西侧,紧靠省道 S304,交通方便。隧址区为属构造溶蚀侵蚀中山岩溶槽谷地貌,受区域地质构造作用,隧址区山脊呈东北—西南向平行分布,隧道轴线与山脊、冲沟走向夹角 70°~80°。山体山顶高程约 1084m,其北东侧木黄河为“U”型谷地貌,河谷高程 731~733m,南西侧木黄河为“U”型谷地貌,河谷高程 701~706m,地形相对高差达 383m。2. 4.水文气候隧址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温不稳,秋温陡降,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 16.8℃,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明显呈现为单峰型,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9℃,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5.7℃,年较差为 21.2℃,其中冬季和夏季各月温度差异较小,春季回温快,秋季温度下降也快。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40.7℃(2013 年 8 月 13 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9.0℃(1977 年 1 月 30 日)。全县 7~8 月多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年平均高温日数为 13 天。3. 5.工程地质条件隧址区构造属于新华夏系及华夏式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