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艺术 1XX 年》有感 1500 字 渊渟岳峙 我有一个观念,就是不同的学科知识是“互相帮助”的。甚至有些东西,在这个领域是问题,但在其他领域已经有很妙的解决方式了。但由于彼此隔绝,不知道那些可爱的答案已经存在了。 儒家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倒不是收集知识的强迫症,而是你不知道的东西背后,往往隐藏着你的盲点。而这个盲点,不仅仅会导致你某个领域不明白,很可能它已经辐射进你的人生其他方面了。 所以,认知的收获常常会有“隔山打牛”的妙处。 曾经,真的无法理解一些所谓“现代艺术”是什么鬼。但我很想知道原因。 比如,杜尚的签名小便池的《泉》,观念主义的开山之作,艺术性究竟何在。明明就是一个陶瓷便池啊。 仿品 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忽然感到,如果用读文学史的方法来看艺术史,才能明白那些作品的含义。 文学史的精髓不是形象,而是思想。而一贯以形象呈现的绘画雕塑玩起了思想,让人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弯。 但是,只有你拿着艺术史和文学史去对应的时候,才会发现它们惊人相似之处:《金瓶梅》和《生命的起源》的评价命运,德拉克罗瓦和曹雪芹的大雅与兰陵笑笑生和库尔贝的大俗...... 我想,艺术史本质是一部“思想史”。《泉》的意义,就像是祢衡击鼓骂曹,不在于表演,而在于反叛。艺术的意义,不仅仅是视觉听觉的冲击,也在于思想的拓展。尤其是现代艺术,简直是思想是主角,艺术手法倒是其次了。这也给了骗子机会,玩玩儿概念,就号称艺术家了。 中国的观念,成名成家是讲“工夫”的,比如这两天偶尔看到一个节目,《传承中国》,是请明星三天学戏,再小剧场公演宣传京剧的。 第 1 页 共 3 页 看了两期,余少群和徐帆的(当然他们是有功底的),很惊叹演员的悟性和努力,三天学下来,有模有样,有腔有调的。 大家知道,戏曲是最吃功夫,穷极一生,也没有止境。但是那些演员那么快就能拿下来,能不让人惊叹吗。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太讲究了。 我想,原因还是悟性和努力。能成名演员的,根基都很好,舞台感镜头感,情感调动等等都是一流的。艺术是相通的,天资加努力,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这里我特别想说说一个词——功夫。这两个字太重要了。传承中国,传承什么。就是功夫啊。这个功夫,就是把一个玩意儿做摸透了,弄精准了,行云流水地呈现出来,美轮美奂,如梦如幻。 其实何止是京剧。任何一门艺术和学问,到最后都是功夫。功夫,是时间的累积,生命的浸润,血汗的付出,机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