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9 年 7 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二、教学对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三、学 时:总共 120 课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 60 课时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类别: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属性:必修课五、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和技术基础课程。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和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及其传动的原理,初步具备设计普通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分析的能力。并为学生在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六、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两个方面:理论教学着重体现“基于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点分析和传授;实践教学方面着重于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和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学生通过两个学期(总共 120 课时,其中理论教学 60 课时,实践教学60 课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工程计算与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并且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1、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常用机构的能力;2、初步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简单设计计算方法;3、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4、获得机械工程实践技能的初步训练;(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要求(1)掌握机械设计一般知识、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规范和标准;(3)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提高零件强度的措施;(4)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