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管理模式郭鹏宇江苏省电力公司,210024摘要: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是日常专职护线的有效补充,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江苏省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实际,对如何有效开展群众护电工作、充分发挥其护线保电作用进行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关键词:电力设施 群防群治 管理0.前言群防群治是群众性自防自治活动的简称。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以下简称“群防群治”),是指在政府电力管理部门领导和电力企业指导下,将电力线路附近的群众组织起来,预防和治理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行为、过失损坏电力设施行为,以保障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一种活动。传统的群众护线组织,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集体组织基础之上的纯义务性质的群众组织,历史上俗称“义务护线员”。自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已基本成熟,纯粹的义务护线基本上名存实亡,陕西省、天津市等地已将“义务护线员”更名为“群众护线员”。1.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的必要性1.1 群防群治工作的任务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任务通常包括:1)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群众护线员与广大村民群众经常面对面,接触面广。群防群治工作可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大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依法护点意识,避免和举报侵害行为,自觉维护电力设施安全。2)适时进行线路隐患排查。群众护线员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所负责的线路设施进行巡视,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危及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和故障情况,以便保证隐患及时消除。3)协助外力破坏隐患整治。群众护线员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收集、提供临近线路违章建筑、施工作业、树木种植等各种隐患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或户主的姓名、住址、电话等联系方式,配合开展外力隐患的整治;当发现严重危及线路安全的行为时立即报告,并进行现场阻止;必要时经协商配合做好现场蹲点守护工作,防止事故发生。2.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必要性2006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10 号),提出“全社会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施群防群治”的要求,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2.1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员少与设备多的矛盾突出。电网建设每年投入近200 亿元,电力设施不断增加,而运行巡视的人员却呈减少趋势,且人员结构老化严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