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要求写句子。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3、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4、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10、鲜花盛开。(用拟人手法)答案1、像绸缎一样飘向远方2、天空中挂著会发光的玉盤。3、窗外,风吹翠竹,奏出了美妙的交响曲。4、河水唱著歌流向远方。5、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6、似乎在议论著什麽国家大事。7、一会儿飘来了绫缎,一会儿跑来了小狗、一会儿飞来了白马。8、考试场上安静的连同学们写字的声音都听得见。9、成熟了的高粱在风中点头。3、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6)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8)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9)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纳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10)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4、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是()A、小刚一提起妈妈,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射出来。B、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忍受呢?(2)下列句子那句语气最强烈的是()A、谁说这本书是他的?B、这本书不是他的。C、这本书不能不是他的。D、这本书是他的。(3)“像”字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他长得真像他的妈妈吗?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C、肩上的煤筐来回晃动,像是打秋千。D、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5、比较下面三组句子,说说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A、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B、大白鹅高兴地唱着歌,蹒跚着向我们走来。大白鹅向我们走来。C、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6、有很多古诗和成语中也运用了修辞方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夸张,“若隐若现”是比喻,“天愁地惨”是拟人。请你也来写一写。1、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2、按要求用修辞方法写句子。(1)弯弯的月亮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