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议国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扶持政策促进“倍增计划”实现 信息专报 (第 440 期) 报送单位:XX 市地税局办公室签发人:马伟 基层建议国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扶持政策促进“倍增计划”实现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期,XX 市宜兴地税局对无锡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期望值很高,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一、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和影响发展的税收政策因素至 2010 年底,无锡全市已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累计达到 1546家,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户总数达到 55 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77.4%,列居全省首位,各类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增收总额超 500 亿元。其中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463 家,创建“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563 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420家,组建各类农村富民合作社 100 家。在调查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小,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效果发挥还不够明显。 (一)主要存在问题 1、合作范围不广、不深。9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范围局限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产品销售,在农副产品技术改良、加工、储存及运输上的合作只有 156 家,占到全部合作组织的 10.09%,89.91%的合作社从事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85%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经济实力、规模较小,销售达5000 万元以上的有 432 家,其中超亿元的合作社仅 98 家,难以抗拒市场风险。 第 1 页 共 3 页 2、抱团闯市场意识不强。85%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以“单打独 1 斗”为主,10%左右的合作社仅停留在初始合作阶段,合作社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缺少抱团闯市场意识和凝聚力,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合作社生产规模难以壮大,很难实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3、管理水平不高。96%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者是农民,未经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仅为 37.6%,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与管理。同时,合作组织现有条件又很难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加盟,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二)税收政策因素 1、增值税方面。对农产品初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