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章大江[教学目标] 1. 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如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朗读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乐与忧。[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导入新课。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3. 了解“记”这种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领读,学生读准字音和语气语调。2.学生个别朗读。3.全班齐读。4.读准下列加点字音。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俶( )尔 翕( )忽 差( )互 寂寥( ) 悄怆( ) 幽邃( )三.疏通句意。(1)掌握以下字词。① 水尤清冽( ) ②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③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⑤ 明灭可见( ) ⑥ 乃记之而去( )( )(2)翻译下列句子。① 全石以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 往来翕忽 ⑤佁然不动 ⑥凄神寒骨(3)思考重点字词:一词多义与古今异义。四.思考探究。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原文回答。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4、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6、作者描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五.口头作文: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郁闷悲怆之情后,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六.小结课文并设计作业。附【板书设计】发现石潭(移步换景)↓小石潭记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小石潭记》自我评析 -----章大江 一、研习教材要深要透要准确。对于本课教材的研习,我是认真的、全面的,也力求掌握的内容是准确的。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历代传诵的千古名篇,其中的精华非一节课内容可容下的。面对这样的佳作,内容该如何取舍?这点是我备课时最为难的了这个也想教,那个又不舍得删。一节课只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