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肖卫华作者:苏超时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年 11 月第 1 版什么叫教育?对个体而言,那就是人对命运极其发展过程的关注。作为一个教育者,教育的真义是在改变他人命运的同时,也在丰富着自身的命运······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究竟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少精神内质?当我很专注很用心的阅读《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书稿时,我困惑已久的心灵一再被安慰,被打开。这部书是做了 28 年高中物理教师,14 年中学党委书记,6 年中学校长的苏超时先生的论文、演说、言论、域外考察笔记等文章合集。近 40 万字的文本拿在手中时,我掂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辛苦的教育工作者付出心血的辛苦,对于这样的辛苦,每一个教育者都配得上我们一生的感念。让我感佩不已的是苏超时为中国当代中学教育投入的全新的教育思考和教育理念,那就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当这种理念成为苏超时教育本质的绝对价值观时,他为自己校长行为注入的一种高尚的严肃性以及精神尺度,便成为他和学校教育使命的坚定信念,所有的努力都在体现这种恒久的利益和学生的追求。摘自序言从前,一个人有两个水罐,一 个完好无损,一个有一条裂缝。每次挑水,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 远的小溪运到主人家,而有裂缝的水罐回到主人家时往往只有半罐水。这使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它说:“因为我的缺陷,你没有从辛劳中得到足够的回报”。主人却对它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每次回家的路旁那些盛开的鲜花吗?这些花只生长在你那一边,而没有生长在另一只水罐那一边,因为我早就知道了你的裂缝,并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 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如今,这些鲜花已经给我们一路上带来了许多风景。” 我们要做挑水人,把那些在别人眼里是有裂缝的水罐的学生看作能够浇灌花朵的源泉。 摘自序言 第一章 让学校成为育人的芳草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必须构建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多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需要精心去打造。 让学校成为育人的芳草地,我们重点抓“三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生命家园建设、创新乐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既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人文环境上;生命家园建设既体现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又体现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上;创新乐园建设既体现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