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汇报 岗底村位于镇政府北部,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 252户 1052 人,辖 4 个自然村,5 个村民组,地域总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096 亩,人均耕地 2.94 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三委班子健全,共有 8 人,党员 28 人。截至目前,未脱贫 9 户 20 人,分散供养特困户 4 户 5 人,低保贫困户 5 户 15人。 如今全县退出贫困序列,我村作为仅留的全县 4 个贫困村之一,村三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殚精竭虑想办法,找出路,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前期的不断地实地调查和开会研究,我村准备发展一个综合类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我村整体经济规模,助力我村脱贫攻坚工作。 岗底村现有耕地 3000 余亩,种植条件优厚,但现在农户家庭种植模式传统,种植种类单一,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按照理想产值每亩的年均纯收益不过几百元。如果替换为黄豆或花生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每亩的收益预计提升百分之十到二十以上。今年村三委依托村种植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 50亩,种植了优质大豆。给全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仅仅优化更改种植种类,尽管可以针对每户提高一定的收入,却还是最基础的劳作,经济效益并不特别明显。所以要想跟土地要效益,还要在精细加工上下功夫。 经过早期调研,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股、县流通协会交流了解,我县每年粮食加工类的叠加产能在 5 个亿左右,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通过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我县乃至平顶山地区没有正规的粮食综合加工企业,市场现在流通的各类粮食加工产品,除面粉外,大部分是从郑州农贸市场采购流通过来,物流成本较大。通过实地调研县汇升源超市、丰硕粮行、新大新超市、建业超市等市场终端调查,仅玉米一项,每斤收购价格在 7、8 毛左右,但加工成玉米糁,价值却在 2 元左右,经济价值已经翻倍,刨除加工成本,利润依旧可观;再如大豆,每第 1 页 共 2 页斤价格在两元左右,通过配比每斤大豆能制出 7 到 8 两腐竹,腐竹的市场价格在 6 到 7 元左右。这些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操作简单,一般人员稍加学习培训,就能正常制作。 创办粮食加工企业,我村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利用。从自身主观条件上,我村首先耕地面积大,自身就有粮食来源,村内劳动力充足,而且县里派驻我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村帮扶,生产指导现场办公,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