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XX市非公有制企业调研的情况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调查与思考——以佳木斯市为调查对象【摘要】为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组织全覆盖的任务,佳木斯市采取措施,在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创新机制进行了三项大胆探索和创新,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且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非公党建,取得了可喜成绩,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的一些难题。【关键词】非公企业党建隶属关系破解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为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佳木斯市委党校组成调研组对非公企业的党建情况进行了调研。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难题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大。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未纳入议事日程,工作抓得不紧,推进力度不大。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只注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党组织建设有所忽视,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佳木斯恒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转制,2007年转制完成,2008年市委组织部撤销其党委建制,改为总支,隶属市国资委党委。自2004年转制开始后,该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党组织活动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由党委改为总支后,上级既没有任命总支书记,又没有确立组织机构,党组织形同虚设。党组织建设覆盖面窄,基础工作薄弱。据统计,佳木斯市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655家,从业人员49599人,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28个,仅占11%;党员4864人,有近200名党员处于无组织依靠、无组织管理、无组织生活的“三无”状态;第1页共5页入党积极分子1165人,发展对象93人。其多数存在“组建难、活动难、发挥作用难”的“三难”问题。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体制不顺。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存在多种模式:有的按属地归属区委组织部门管理,如恒泰建设集团党委;有的归属区经济计划局管理,如千里集团党委、新天利商场党支部等;有的是县(区)个(私)协会管理,如博华机械公司党支部隶属于市农委党委、龙盐佳市公司党总支隶属市粮食局党委、丰韵轴承公司党支部隶属市经贸委党委等。虽然市个体、私营协会建立了党总支,但对辖区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仅仅是指导关系,没有管理职能。这种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的体制使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往往出现重管、漏管和脱管的现象,党建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党员教育管理相对乏力。因流动性大等问题致使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相对乏力、弱化。如:佳木斯市地下商业街市场内共有个体业户840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市场主办单位设有党委,但对场内党员业户既不统计,也不管理,多数党员成为“口袋”(组织关系在自己手里)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党性观念淡薄,起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培养发展缓慢,数量质量都难以保障。虽有些年轻有为、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党组织的不健全,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非公企业党员力量的壮大。佳木斯市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创建机制,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佳木斯市大胆地进行了三项探索和创新:第一项是创新了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企业任党建指导员工作的做法。从2007年开展至今,佳木斯市已选派360人自主择业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指导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项是依托市工商局成立了佳木斯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为弥补军转干部不足、中小企业党建缺失的问题,第2页共5页市委决定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依托工商局,既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财政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市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与个体私营企业劳动者联系广泛、便于开展党的工作的优势。第三项是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得到加强的启示,依托市民政局的民间组织局成立了佳木斯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彻底解决了“两新”组织党建“一手软,一手硬”的现状,对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培养,破解党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