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工作计划 一、我国高等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世纪之交,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把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高等教育推向 21 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不平凡的 10 年,谱写了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第一,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性一步。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做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1998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2002 年达到 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 23%。应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全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已达到 1000 余所,比 2000 年前净增 900 多所,无论是从学校数还是从在校生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地级市几乎都设立了至少一所高校,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趋于合理。现在,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 1800 万,规模居世界第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 7000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10 年来,我们始终强调高等教育工作要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提出并贯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2001 年起采取切实措施,狠抓教学质量提高。2004 年起着力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二,一批大学和重点学科实力进一步提升,缩小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实施高等教育“211 工程”和“985 工程”以来,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以及重点学科建设得到切实加强。10 年来,“211 工程”学校科研经费增长了 7 倍,sci 论第 1 页 共 12 页文数增长了近 7 倍。“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实施,还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缩小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肯定。 高校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十五”期间,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61.9 万项,其中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 计划”项目占立项总数的 54.5%,承担的“863 计划”项目数和经费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