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见的大豆病害图谱在这里VIP免费

常见的大豆病害图谱在这里_第1页
1/12
常见的大豆病害图谱在这里_第2页
2/12
常见的大豆病害图谱在这里_第3页
3/12
常见的大豆病害图谱在这里大豆根腐病发病根部症状发病症状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危害减轻。病株根部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甚至危害侧根。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是结荚少,粒小。发病规律该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致病菌可以附着在种子上使幼苗出土前就发病。所以大豆连作地块发病重,连作年限越久,发病越重;春季低温及低洼地或连续降雨易发病,播种过早、过深、幼苗出土慢及重茬、耕作粗放地块一般发病也很严重。防治方法①与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及时翻耕、平整细耙,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②药剂防治:播种前使用种衣剂拌种,在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甲霜灵倍液或咯菌腈倍液。病株枯死状发病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幼苗期发病先在幼苗茎基部发病并向上扩展蔓延,病部呈深绿色湿腐状,有白色菌丝体,病势加剧幼苗倒伏、死亡。成株期一般在茎部或茎基部产生暗褐色不定形或条状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成一段段病斑,后呈苍白色以至枯死。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其中杂有大小不等鼠粪状菌核发病规律大豆菌核病由核盘菌引起。在病源菌充足的条件下,田间湿度成为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高湿利于菌核病的发生,干旱少雨则发病轻。据对重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发病率最高的是豇豆茬,而当前茬为油菜的大豆田,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大豆田高出一。防治方法①使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年以上轮作;发病田应在收割后进行深翻,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并将病残体清出田外,减少病源。② 药剂防治:目前对菌核病防效较好的药有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异菌脲,用量为每亩,一般于发病初期喷一次,~天后再喷一次。喷施以上药剂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提高防发病叶片症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荚和种子。在叶片上先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部分灰色,边缘深褐色或黑色。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色,边缘暗色状似“蛙眼”。发病规律大豆苗期低温多雨发病严重,常造成大量缺苗;大豆重茬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严重;过分密植、田间杂草多、造成植株郁闭,通风透光差或将大豆种在低洼易涝土壤水分饱和的地块上灰斑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常见的大豆病害图谱在这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