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 节“透镜 ”,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 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 激发矛盾、 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 体现了课标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2.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好奇的问题,具有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能力。但对有难度的问题想不清时,往往会有挫折感,没有耐心去全面细致的分析,甚至会对问题选择放弃,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 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本章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明确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焦距、实像和虚像等基本的物理概念,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通过上节课“生活中透镜”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本课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如何顺利完成探究过程,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 理解和应用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目的出发,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 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帮学生细化实验步骤, 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探究全过程,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3.教法分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