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记忆法这是耶鲁史学怪杰史景迁 (JonathanDSpence) 的一部著作 , 撰于 1984 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在XX年年推出中译本 , 收入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中。该书是对利玛窦《西国记法》的重新摹写, 透过对于利玛窦建立记忆之宫方法的分析 , 讲述彼时东西文化接触下的个人遭际与命运。作者引用的利马窦的话, 说:世上的万事万物在萌芽状态时外观都十分渺小和难以辨认, 人们很难相信它们会最终发展成为标志着伟大时代的伟大事物( 第 369 页), 于是即如此讲述初期来华耶稣会士们的信仰 ?记忆。何谓记忆之宫 , 须知西方人理性精神极盛, 是故相信按照事物的顺序进行记忆, 通常而言极为简便 ( 第 5 页), 以这种方法来存储记忆 , 就是利玛窦所谓以本物之象 , 及本事之象 , 次第安顿于各处所 (《西国记法明用篇》 ), 细分起来 , 有寻常日用的知识 , 有切要但不常用的专名 ; 有现实经验 , 亦有想像臆测以及真假参半的记忆。因此如何恰当实现次第安顿于各处所, 其实即如同建筑房屋一般 , 而且其规模境界 , 也因人而异 : 考虑到利玛窦所具有的横跨中西?纵贯古今 ( 指古典学问 ?中古神学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世界) 学识背景 , 就理应称其心灵世界为宏伟的记忆宫殿了。本书围绕利玛窦在 《西国记法》中所列举的四个汉字 ( 武?要?利?好) 形象和他另一时间送给中国友人的四幅宗教图画以及注文( 收入程大约《程氏墨苑》卷六下) 分章展开论述 , 它们原本是偶然得以留存的片段, 却在史景迁的笔下成为进入此座记忆宫殿的奇妙线索。 将武字之象解为止戈 , 正与儒家经义相合 , 又可触及利玛窦的战争记忆 ( 包括童年时期家乡的巷战环境与对文艺复兴以降军事技术意义的认知 ), 继而在现实体验中探索中国的社会治乱规律。在此之后, 史景迁讨论了第一幅宗教图 , 信而步海 , 疑而即沉 , 取意于《马太福音》 十四章 , 言彼得在海上见耶稣 , 即踩水上前相认。由此展开对于利马窦的航海生涯与在中国的内河行旅进行描述。如果把这二章联系在一起, 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是在把火枪与罗盘同视作时代精神 , 由此去论证一个传教士如何可以虔信并遵从神命, 而不是在身体或精神的灾难面前沦落信仰。对于第二个记忆形象 , 要字 , 利玛窦所塑造的并无中国传统文字学根据, 他把要解作西夏回回女子, 于是此后开始追述利马窦对异教徒的态度, 以及他在中国遇到的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