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我国比较优势并寻找建立世界工厂的途径1 比较优势与早期中国工业化关系得简要回忆建国后 ,我国政府迅即把工业化作为国家进展战略而提上议事日程.从世界工业化国家得进展经验看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 美元左右是许多国家工业化起步得标志.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开始工业化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分不达到227 美元、 242 美元、 302 美元和47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计算) ,而我国在工业化起步之初得1952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 50 美元 ,大大低于上述发达国家,甚至还不如当时得印度(其195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0 美元) .如此低得起点迫使我国领导人在面对我国工业化得起步时作出了有不于传统工业化得进展道路 ,即以农业为代价得优先进展重工业得道路,以此迅速建立自己独立得、完整得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然而 ,我国工业化在刚刚顺利走完启动时期之后,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到 20 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差不多独立完整得、门类齐全得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几乎与此同时 ,工业化进程得进一步进展却已无法维持.工业化进程受阻得深层缘故远不止于农业贡献得萎缩 ,还有一个重要缘故确实是我国得工业化进程在前期差不多上是游离于国际经济流程之外 ,没有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发挥我国得比较优势来推进我国得工业化进程,由此出现了工业化进展与比较优势得背离状态.更进一步深入分析,即便是有限得对外贸易也没有非常好地利用我国得比较优势,外贸得动因仅是为进而出,量入为出 ,或者讲以进口规模强制出口.因此,对外贸易不是从国际分工角度动身,而是属于一种非竞争型外贸方式.wwwC 它考虑得不是本国得比较优势,而是为了换取必需得外汇来购买本国工业化进展所需要得技术设备,按照比较优势取得国际分工利益得作用不明显.这讲明我国得这种工业化道路和比较优势处于一种背离状态2 改革开放:中国“世界工厂 ”得端倪1978 年开始得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毅然摈弃了前30 年得传统封闭得工业化战略思想和体制 ,开始实施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得开放型工业化进展战略,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 .这时得工业化进程既要符合中国特色,促进国内工业整体进展;又要融入世界经济进展得主潮流中,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我国自身得比较优势,分享应得得贸易利益;并通过比较优势得转换和升级提升我国现代工业得水平,从而使我国得工业化进程跟上世界进展得步伐.由此必须使工业得扩张由依靠农业转向依靠自身得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