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受力分析摘要: 通过对计算理论和不同跨高比连梁结构模型的受力分析,找出更合理结构形式,以更准确的得出配筋结果。关键词:剪力墙;连梁;抗震1. 引言现代的结构受力体系中,剪力墙结构是抵抗地震作用、风荷载等水平荷载最有效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装修时不漏壳、 尤其在汶川地震中的没有倒塌的记录,广泛被应用于各种高低层住宅类建筑中。 在早期剪力墙设计中, 其考虑的重点怎么提高混凝土墙身材料强度及整体的抗侧刚度,这直接导致其结构的混凝土用量增多,结构自重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地震来的时候,地震加速度a 的一定的,质量 m 越大,地震力 F 也就越大。 因此在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变成如何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和耗能上来,使剪力墙结构在大震来临的时候,让耗能构件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其局部破坏,消耗地震能量,而保证整体结构不被破坏。连梁就是一个很好的耗能构件。2. 连梁耗能工作原理及受力特点剪力墙在地震力和风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墙除受竖向荷载外,还会受附加的弯矩、剪力和轴力,从而使墙体出现弯曲变形。由于建筑功能开窗、 开门等的需要,剪力墙不可能是完整连续的,2 片剪力墙之间需要用连梁或者框架梁来连接。由于连梁跨高比较小,对 2 片剪力墙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但在不同位置的剪力墙受到的地震力大小、变形是不一样,就会使连梁产生比较大的变形。而剪力墙的刚度又远远大于连梁的刚度,那么使之相连的连梁就会受到因剪力墙变形而带来的转动, 两端会产生较大的转角, 此时在连梁两端位置就产生了塑性铰。 塑性铰的产生标志着连梁进入弹塑性受力阶段,随着水平力的不断增加,塑性铰随之扩展,直至破坏为止。在墙肢与连梁的相互作用下,连梁会产生较大的约束弯矩与剪力,约束弯矩与剪力在梁端方向相反。框架梁由于跨高比较大,即对 2 片墙的约束有限, 通过构造措施就可抵抗产生的附加弯矩、剪力和轴力。在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模型中,根据刚度分配原则,连梁所受竖向荷载很少, 主要是以水平力为主, 这也是为什么要求连梁上下皮钢筋都通长的原因。3. 实例取大连普兰店某剪力墙结构民用住宅,地下1 层,地上 13层,层高为 3.000m,建筑总高度 40.90m。剪力墙墙厚 2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二级。对跨高比分别为2.7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