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感与形式》有感 1500 字 读《情感与形式》有感 ▼ 《情感与形式》是符号主义美学中极有影响的着作,它对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诗歌、戏剧、电影等各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 苏珊·朗格(1895—1982)美国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的门徒。先后获哲学、文学博士,以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 主要着作有《哲学新解》(1942)、《符号逻辑导论》( 1953 ) 、 《 情 感 与 形 式 》 ( 1953 ) 、 《 艺 术 问 题 》(1957)、《哲学随笔》(1962)、《心灵:论人类情感》(1967)等。她系统地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者 i·a·瑞查兹的语言方法,进一步把符号区分为推理的符号即语言符号,和表象的符号即非语言的符号。并进一步发展了非语言的符号论——把艺术视为具有表象形式的独立符号,即表现情感意义的符号。她继承了卡西尔的观点,反对科林伍德的表现说。 ▼ 它运用艺术史、文学史中的丰富材料,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对艺术的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得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的结论。与此同时,它还对西方美学史上诸多有影响的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符号:观念的标准、谬论种种、情感符号。第二部分为符号的创造:表象、虚幻的空间、虚幻的空间的不同方式、时间意向、音乐基质等。第三部分为符号的力量:表现力、作品及其观众。每一部分层层递进,从提出艺术符号到它的创造过程最后到艺术符号的力量,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 作者认为在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上,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艺术不是主宰着艺术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现,而是他所理解的感第 1 页 共 3 页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 然而,抽象形式本身并非艺术家的理想。逻辑学家才尽可能传达抽象内容。在艺术中,形式仅仅是为了显而易见,形式之摆脱其通常的功用也仅仅是为获致新的功用——充当符号,以表达人类的情感。舞蹈的创作作品,也同任何造型艺术或音乐艺术作品一样地清晰,一样地富于建设性、想像性,一样地留下了人工创造的痕迹。它从一个情感概念,一个符号形式的基质出发,像其他各种艺术品一样有机地发展着。艺术完完全全是表现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声音响,每一种姿势,无不如此。所以它百分之百是符号性的,因为一个完整而明晰地表达出来的符号,比语言更具有符号性。 如果将舞剧《天鹅湖》中的“挥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