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兰铝考察学习报告[1]兰州铝业考察学习报告2008年5月12日~16日,为学习掌握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启动技术,根据公司领导安排,我们一行10人在生产部张明谦部长的带领下到兰铝进行了为期4天的参观学习,主要学习掌握350ka大型预焙槽焙烧启动技术、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等。参加人员有公司生产部张明谦、李德军,电解厂曹国强、陈荣、张宝国、张宝元,技改办电解项目组刘保卫、姚锋、李兴军,检修中心赵烈峰。在兰铝期间,我们坚持做到每天做好笔记,认真总结。大家在学习期间细心观察,虚心请教,又主动联系了兰铝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此次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工艺方面兰铝350ka大型预焙槽采用焦粒焙烧,湿法无效应启动。焙烧过程中主要监控电流分布,槽壳温度,焙烧温度、槽电压等。电流分布用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阳极电流测量表测量。1、准备工作铺焦兰铝采用焦粒焙烧。铺设厚度为18~20mm,粒度为5~8mm的焦粒(据介绍计划用2-4mm的焦粒,由于进货问题使用5~8mm的焦粒),为增加导电,按10比1比例添加石墨碎,充分均匀,保证导电均匀、良好。每台槽约22袋焦粒,2袋石墨碎。挂极将24组双阳极炭块组放在焦粒层上,阳极导杆与平衡大母线充分接触,安装前将母线调到50mm。a、b面交替进行。装炉装炉用氟化钙2吨,碳酸钠4吨,高分子比冰晶石20吨。四周边部砌电解质块,上面覆盖大袋装冰晶石。四周围铁板,防止物料进入阳极下。中缝装空炉(现场也有中缝装料的,据介绍中缝装冰晶石升温速度较慢,但电流分布均匀,启动时电解质量较多),中缝用玻璃石棉毡封堵。下料管用编织袋包住。测温点位置:中:3点边部:a、b面各3点(第1页共5页1、2,5、6,11、12)。分流器兰铝采用钢制分流器从母线分流,分别将6组分流器一端压接在阳极大母线上,另一端压接在6个立柱母线上,根据测定,全电流时分流率为50-60%。并准备有连接钢爪到钢棒的分流片,在阳极出现发红时使用。软连接兰铝采用铝制软连接,一端连在阳极导杆两侧,另一端连在阳极大母线上,采用压接方式连接。2、通电焙烧通电焙烧兰铝采用河南中孚赛尔开关进行不停电停开槽技术进行通电。现场看操作较方便,通两台槽需半小时左右。冲击电压为6.5v左右,与焦粒颗粒大有关。通电后焙烧72小时。阳极电流分布每2小时测量一次,阴极电流分布每4小时测量一次。钢棒、炉帮、钢爪温度每4小时侧一次。跟踪测量的结果全部记录入焙烧日志。阳极钢棒高于250℃,阳极钢爪高于400℃,侧壁温度高于350℃,炉底钢板温度高于80-120℃,采用吹风强制冷却的办法。拆分流器兰铝通电后8小时开始拆分流器,拆分流器的条件是槽电压低于3.5v,电流分布均匀。拆时先从1X、6X立柱母线开始拆,约12小时拆完。升温速度慢则提前拆除分流器,升温速度快则推迟拆除。拆软连接焙烧结束,启动前,拆除全部软连接。3、电解槽的启动兰铝350ka大型预焙槽采用湿法无效应启动,启动比较成功。启动前电压保持3-2.8v。槽温在930℃-970℃时进行启动。灌电解质兰铝启动槽灌电解质,一般一次性灌入20吨电解质,每包10吨左右。灌入第一包电解质电压升至6.0~7.0v,灌入第二包电解质电压升至8v,电解质全部灌完后电压升至8.5~9v。灌铝启动24小时后开始灌铝,一般一次性灌入20吨铝液,灌入第一包电压保持7v,第二包电压保持5.0~5.5v。第2页共5页以上灌铝制度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槽况灵活决定。4、电解槽启动后期的管理槽电压灌铝后槽电压保持5.0~5.5v,灌铝后10天内降至正常的4.18v。电解质成份由于装炉时装入4吨钠盐,分子比保持比较高,控制在2.8以上。换极启动后第二天开始换第一块极。出铝一般灌铝后第二天出铝。ae系数启动初期ae系数为1~2次/槽昼夜。5、电解槽正常时期的生产管理正常时期的生产管理初步掌握有以下内容,①槽电压4.18v②铝水平20~22cm质水平20cm二、启动安排成立有专门的启动组,成员3-6人,随启动槽数变化。具体由作业组长负责。一次启动槽数最多8-10台。据介绍一区启动时为每天启动6台,每个厂房3台。三区启动时首批通电10台,南北厂房各5台。之后每天通电2台,启动2台(每个厂房各一台)。三、自控方面兰铝自控系统采用沈阳博宇槽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