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江都)关于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的实施意见为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推进农村环境管护制度化、常态化,结合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对河道、道路等重点地域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整治与管护并重,巩固农村环境整治“五项行动”成果,突出“沟塘河道保洁、生活垃圾处理、道路维护保洁”三项重点,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配优管护队伍,落实镇村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推进农村环境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努力打造美丽乡村。二、主要目标(一)沟塘河道保洁。河面、沟塘水面洁净,无垃圾、无漂浮物、无影响水生态的植物、无阻水障碍物;河岸整洁,无违章搭建和乱占河道、损坏堤岸现象;河床清理及时,无长期淤塞现象;桥下无垃圾和堆积物;加强渔业资源管护,河面、沟塘无违法捕捞、未经县规划和批准私自养殖等现象,在重点水域进行人工放流,增加渔业资源。(二)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村庄及居住点、农户住宅周围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垃圾池(箱)内垃圾及时收集转运至指定地点,集中收集处理率不低于80%。具体转运方式及地点按《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洁工作的意见》(建政发[20XX]81号)文件精神执行。垃圾收集、转运、存放等设施配置合理齐全,设备保养及时、运转正常。(三)道路维护保洁。路面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和抛洒物;无影响安全和通行的破损、障碍物等;两侧无暴露垃圾、乱堆乱放、违章建筑;无占道、损坏道路绿化等现象。第1页共6页三、推进措施(一)狠抓重点环节,夯实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基础以财政奖补为引导,以镇村为实施主体,动员农户积极参与,落实专人日常管护,构建县镇村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网络,真到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区)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整镇或整村面向社会公开竞价,购买服务。1.明确村级资金、人员配备标准。每个村的维护资金总额原则上不低于省定8万元/年的标准,其中必须留有2万元以上的维修资金,用于破损设施设备的维修、管护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劳保用品购置等支出,其余资金用于管护人员报酬。原则上每村管护人员总数7人左右,报酬标准每月不低于600元,各村(居)的管护资金总额、管护人员数量、报酬标准由所属镇(街道、区)根据村居区域面积、人口规模、管护工作量等实际情况确定。2.公开招聘管护人员。管护人员按照“村聘村用、镇村共管”的模式,在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60周岁以下村民中选聘,对表现突出、确需续聘的管护人员,其年龄限制可放宽至65周岁。招聘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发布招聘公告、个人报名应聘、村党组织初步提名、党员差额票决、镇级管理机构初审、岗前公示审核、签定合同上岗的流程,择优选用,杜绝凭关系照顾用人的现象。实行聘用人员候补制度,根据党员差额票决排名,按30%的比例预留候补人员,当在岗人员被解聘时依次替补聘用。3.明确管护人员职责。划定管护区域,按照“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的原则,对每个管护人员按片或按线划定责任区域,统一签订服务合同,一年一定。设立公示牌,公布管护范围、管护人和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投诉电话,将县镇监督机构电话在媒体上进行公开,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推行规范化管理,以镇(街道、区)为单位,对管护人员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统一着装标识,统一缴纳意外伤害险。在管护人员常年管护保洁的基础上,每年夏秋农忙结束后,各镇(街道、区)要以秸秆收集处理、河道沟塘清理为重点,组第2页共6页织村居进行一次集中整治行动。4.落实农户保洁责任。要高度重视“户清扫”这项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最基础的工作,县文明办、县电视台、建湖日报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和问题曝光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乱扔垃圾、杂物和电力捕鱼等不文明行为和举止的曝光。村居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户房前屋后“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