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团干培训心得 革命旗帜永不倒 "革命的旗帜还能打多久",90 年前,毛主席拉着秋收起义的剩余部队走上井冈山,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看到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时,许多军中的将士提出了如是疑问。90 年之后,重新踏上井冈山,面对这块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发源地,我,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最重要的是制定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解决了数千年来农民与土地的归属关系,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建立起了军民鱼水情,发展和壮大了革命;其次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得红军从一支带有军阀作风,战斗力低下的暴力武装改变成了真正的人民部队,党的思想的贯彻执行,当每一位红军战士有了信念,有了信仰,从此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战斗力猛增,抛头颅,洒热血,何其慷慨激昂;然后,就是严明的纪律和名主的作风,最典型的就是红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形成的了鲜明的对比,好与不好,老百姓看在眼里,人民的军队为人民,人民的军队爱人民。这样的军队老百姓怎么能不支持。最后就是当时中国国情使然,各大军阀之间矛盾重重,蒋介石虽然建立起了名义上的统一中国,实际上各派系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以离心背民之军战同心亲民之军,结果不想而知。所以,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路,革命的旗帜是永远不倒的。(李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井冈山一行让人尤有深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我们,那段英勇无畏的红色岁月总是活在我们看过的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中,而井冈山用它的山林毓秀和峥嵘风貌留住了英雄的灵气和民族的品性。这是一片福地,见证了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形势的诞生,也在艰难困苦,千难万险中让联系群众,解放人民,发展民主的星星之火照亮一片湘赣山脉。两年多的革命抗争史,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路都是鲜活的载体,就像让我们肃穆默然第 1 页 共 6 页的烈士陵园和无名碑,就像让我们扛着土枪走过的山路趟过的河,就像黄洋界哨口上仿佛还在弥漫的迫击炮的硝烟,就像茨坪革命旧社群墙上镌刻的高喊无产阶级革命万岁的不灭笔迹。印象深刻处,心灵震撼处所在,不是这些经久不衰的历史旧物,而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和信仰传承。记得王学坤老师一句话说的很精辟,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英雄之所以永存,是因为他们把自身忘却,为成就大义凛然正气地斗争,...